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做坏账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7-03 11:47:07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无法收回部分的应收款项而发生的损失。在我国实际工作中,这部分损失,不得列入费用成本,而是作为营业外支出的财产损失处理。那么,大家是否清楚,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做坏账?

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做坏账

一、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

(一)债务人主体灭失或丧失清偿能力

1.债务人死亡,且以其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账款(需提供法院遗产清算文书);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账款(需提供法院破产清算公告)。

(二)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

债务人超过合同约定付款期(或行业惯例期限,如 3 年)未清偿债务,且有确凿证据表明收回可能性极小,例如:

1.债务人因经营困难停止营业、被吊销营业执照(需提供工商注销 / 吊销证明);

2.债务人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资不抵债(需提供债务人近期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

3.经多次催收仍无回应,且无财产可供执行(需提供催收记录、律师函等)。

二、坏账损失确认的证据要求

(一)外部证据

1.法院判决书、破产公告、债务人死亡证明;

2.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 / 吊销营业执照文件;

3.债务重组协议、债权人会议决议等。

(二)内部证据

1.经管理层或董事会批准的坏账核销审批文件;

2.应收款项的原始凭证(如合同、发票、转账记录);

3.企业内部的催收记录、债务人沟通函件等。

三、会计与税务处理要点

(一)会计处理

1.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发生坏账时借记 “坏账准备”,贷记 “应收账款”;

2.未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直接借记 “信用减值损失”,贷记 “应收账款”。

(二)税务扣除

1.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实际资产损失需在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且实际发生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需在符合确认条件且会计处理后申报扣除,同时留存备查所有证据资料。

确认坏账损失需同时满足客观条件(如债务人破产、长期未清偿)和证据要求(内外部证明文件),企业需严格依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处理,避免因证据不足或处理不当引发税务风险。如需进一步学习坏账损失的实操处理,可结合具体案例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文件。

实操问答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