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11-02 11:11:24128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老师,我想问一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尾不提头的讲解(为什么是这个方法提折旧) 简单说,“提尾不提头”就是: 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月不用提折旧,下月开始提——因为当月没怎么用,损耗从下月才算。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还要提折旧,下月开始不提——因为当月还在用,损耗得算到当月。 这么做是为了让折旧费用和资产使用带来的收益在时间上匹配,同时让会计核算更方便。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0-22 14:04 25次浏览 你好,这一题没有理解,麻烦帮忙讲解一下谢谢 首先计算履约进度,履约进度 = 已发生成本÷(已发生成本 + 估计还将发生成本)×100% = 9000÷(9000 + 41000)×100% = 18%。 然后计算应确认的收入,收入 = 合同不含税总价款×履约进度 = 80000×18% = 14400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2 13:56 24次浏览 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属于哪些科目?怎样写会计分录 应付股利(负债类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宣告时负债增加。 利润分配 ——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核算利润分配的具体去向,宣告分配时所有者权益减少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2 13:46 19次浏览 将已发行的公司债券600万元转为实收资本。公司债券是负债类的哪个科目? 是应付债券科目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22 13:46 23次浏览 这个为什么涉及到其他货币资金,需要老师写一下会计科目告诉我哪里涉及了? 同学,咱们可以这样想:企业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会把钱放到一个专门用于投资的账户里,这个账户就通过“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来核算。 当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这笔股利是打到这个专门的投资账户里的,所以做账时会用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分录就是“借:其他货币资金,贷:应收股利”。这样就涉及到“其他货币资金”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21 15:31 26次浏览 怎么区分损益类的那个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例题里面一直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收入什么时候是成本 核心区分: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卖东西/提供服务收到的钱(赚的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是为了卖这些东西/提供服务花出去的钱(付出的成本),两者是“收入”与“代价”的直接对应关系。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0-21 14:59 20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29题A答案为什么不正确 选项 A 说 “当年的净利润是企业未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润”,混淆了 “当年单年的净利润” 和 “历年累计的未分配利润”: 当年净利润还没经过后续分配流程,不能直接等同于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历年净利润分配后的留存); 且 “未指定特定用途” 的是未分配利润(历年累计后留存的部分),不是 “当年的净利润”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0 10:09 41次浏览 精华 差额计税法是什么 增值税差额计税法 简单说,就是纳税人先从总收入里减去政策允许扣除的钱,用剩下的“差额”算增值税,避免重复交税。 比如你帮别人办事,收了100元,但其中60元是帮对方代付的费用(不是你赚的),就只用按“100-60=40元”这个差额算税,而不是按100元全额算。 比如旅游公司:收游客1000元,其中600元是代付的酒店、门票钱,按“1000-600=400元”算税。 建筑公司:接工程收200万,付给分包方120万,按“200万-120万=80万”算税。 劳务派遣公司:收用工单位50万,其中35万是给员工发的工资社保,按“50万-35万=15万”算税。 以旅游公司为例 1. 总收入(含税):1000元 2. 可扣除的代付款:600元 3. 算差额销售额:(1000-600)÷(1+6%)≈377元(旅游服务税率6%) 4. 算增值税:377×6%≈22.6元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18 13:44 76次浏览 精华 尤其是第二个,准备好坏账准备资金了,又冲销掉了一部分确认坏账的钱(收不回来的)。结果还要补提,这是什么。就我想问那个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是给的(就是还有别的坏账准备,实际还有其他损失的),我想问下这俩个坏账准备的区别 冲销坏账后补提的原因 咱们可以把“坏账准备”想象成应对坏账的“储备钱”: 冲销坏账(确认某笔钱彻底收不回),就相当于“花掉了一部分储备钱”,让坏账准备的余额减少; 但企业的应收款里,可能还有其他潜在收不回的钱,这时候“储备钱”如果不够覆盖这些潜在风险了,就得“再往储备里补点钱”,也就是补提坏账准备,确保能应对后续可能的坏账损失。 两个坏账准备的“区别” 其实这不是“两个不同的坏账准备”,而是同一个“坏账准备”账户在不同业务节点的余额状态: 比如一开始有初始的坏账准备余额(像“启动资金”); 冲销坏账、补提等操作,会让这个余额不断变化(比如“花了钱”“又存钱”); 最终目的都是让坏账准备的余额,能匹配应收款项可能发生坏账的风险(也就是说,就是“储备钱”要够应对可能收不回的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19 09:57 38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摊销为什么一会在借方一会在贷方,能麻烦您详细讲解一下吗,谢谢🙏 咱们拆成三个环节,用“工具本身、消耗记录、费用归属”的思路来理解: 1. 领用专用工具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100 000 理解:工具从“仓库里(在库)”搬到“车间里用(在用)”,所以“在用”增加(借),“在库”减少(贷)。 2. 摊销的时候(第一次、第二次摊50 000) 借:制造费用 5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0 000 理解: “制造费用”:车间用工具产生的消耗,是成本费用,费用增加要记借方(就像“花钱了,费用账要记增加”)。 “摊销”科目:是专门记录工具被用掉多少的“明细账”,工具用一次,消耗的价值就记在这里,所以“摊销”增加要记贷方(就像“消耗的账,越用越多,所以记贷方”)。 3. 报废结转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10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 000 理解:工具报废了,“在用”的工具就没了,所以“在用”减少(贷)。 “摊销”科目:之前两次摊销一共记了100 000(50+50),现在工具报废,这笔“消耗记录”也要结清,所以“摊销”减少(借),把之前记的消耗和在用的工具对冲掉。 也就是说: 摊销时,“摊销”科目是记“用掉多少”,所以用一次就“贷”一次,累计消耗; 报废时,要把“用掉的记录”和“在用的工具”一起清掉,所以“摊销”要“借”回来,和“在用”的贷方抵消。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19 17:07 52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抵扣进项税,为什么要计入生产成本 同学你好,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与计入产品成本不冲突哦,比如包装物不含税买入价10万,进项税额1.3万元,其中计入产品成本的金额为买入价10万,进项税额1.3万抵扣销项税额,不计入成本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19 16:19 31次浏览 精华 想问下老师,经济法票据权利里面,追索权适用622,623原则有点没听懂,哪种情况用622原则,哪种情况用623原则,这个图没看懂 持票人对前手的首次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内行使 。这里的“前手”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 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 ;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 。 专业指导-鱼儿老师 2025-10-16 18:33 140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