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0-23 11:49:0725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这个公允价值下降是不是跟债券投资无关? 这个公允价值下降与债券投资直接相关。重分类前,债权投资因信用风险的减值不计入公允价值,重分类时,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需将账面与重分类日公允价值的差异4000元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体现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公允价值下降。 专业指导-韩韩老师 2025-10-23 11:51 28次浏览 辞退福利不是在辞退的当期才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吗? 核心结论:辞退福利不是在支付时才确认费用,而是在企业承担了支付义务的那个会计期间(即“辞退计划”使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的期间)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专业指导-大海老师 2025-10-23 11:50 18次浏览 刚刚说的卖房子,房产证没有改名但对方取得控制权这不冲突吗?在没改名情况下可以确认收入吗? 核不冲突。在房产证未改名的情况下,只要客户取得了对该房产的“控制权”,企业就可以确认收入。 房产证改名(法律所有权的转移):这是一个法律程序,是资产所有权在法律上的最终确认。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如办理过户手续、缴纳税费)。 控制权的转移:这是一个经济实质概念,指的是客户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专业指导-大海老师 2025-10-23 11:50 23次浏览 不是说其他综合收益都要转出去吗?那不是从借方转出才能减少,为什么第二步里其他综合收益还是在贷方的?而且为什么对方科目都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二部公允价值变动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化确定,可以这个分录,也可以相反的分录 因为重分类后的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的所有价值波动都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损益类科目。 专业指导-大海老师 2025-10-23 11:50 24次浏览 算甲类乙类啤酒 不是 不含增值税 但是包含包装物押金 去和3000比吗? 也就是说 如果有200的优质费,就是200/1.13要价税分离 再去加 不含增值税售价 和3000比? 先把所有“价外费用”(含优质费、包装物押金)做价税分离,再和不含增值税的啤酒售价相加,最终总额和3000元(甲类/乙类分界点)对比,确定甲类乙类. 专业指导-念念老师 2025-10-23 11:49 21次浏览 为什么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要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没有往下分呀,难道不是只有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才往下分的控制风险和固定风险吗? 1.只有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才需要拆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因为它针对具体科目/事项(比如应收账款“有没有多记”、存货“算得对不对”),需要精准判断两件事:① 这个科目本身容易出错的程度(固有风险);② 企业的内部控制能不能抵消这种错误(控制风险),只有拆清楚,才能确定后续要查多少凭证、做多少测试。 2.财务报表层次的风险不要求拆分,但评估时会借鉴这两个维度的思路。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同样源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只是由于其广泛性,无法像认定层次那样将其精确分解到具体科目,而是对其进行整体评估并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它是宏观风险(比如管理层舞弊、行业突然衰退、会计政策大改),会影响报表整体(不是某一个科目),没法像具体科目那样精准拆分“固有”和“控制”的比例。 专业指导-念念老师 2025-10-23 11:49 24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您好,关于烟叶税这个地方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比如说直接支付给烟叶销售者价款600万元,这个600万算缴纳的烟叶税的时候就是乘1.1再乘0.2,为什么不需要价税分离?谢谢老师 纳税人收购烟叶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包括纳税人支付给烟叶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的烟叶收购价款和价外补贴。它并没有说不含税价款,所以给多少纳入多少,不需要价税分离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15 23:01 19次浏览 精华 不懂这道题在说什么 能举个例子吗 和课上讲的联系不起来 你好同学! 你可以把“一揽子交易”想象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计划​​。比如,你计划分三次(比如今天、下周、下个月)卖掉你持有的一家公司60%的股份,从而完全退出。这三次出售是紧密关联、一步接一步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卖掉公司”的大目标。在会计上,我们就把这连续几次的出售看作​​一项大交易​​。 举个例子比如: 第一次交易​​:出售20%的股权,收到价款150万。出售后,持股比例变为60%(80% - 20%),但仍保持控制权。 ​​第二次交易​​:出售20%的股权,收到价款160万。出售后,持股比例变为40%(60% - 20%),此时​​丧失控制权​​。 ​​第三次交易​​:出售剩余40%的股权,收到价款320万。 第一次交易​​:假设这20%股权的账面价值是100万,卖了150万,赚了50万。这50万利润​​不能​​在当期确认,要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第二次交易​​:卖 again 20%股权,假设账面价值100万,卖了160万,赚了60万。同时,因为这次交易后持股降到40%,失去了控制权。这时,要把第一次交易放在“仓库”里的50万和本次交易的60万,​​一共110万​​,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因为这正是“一揽子交易”的核心定义。 ​​B选项​​:在丧失控制权​​之前​​(也就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易),卖股的钱和对应账面价值的差额,​​不能​​算作当期利润,要先放进一个叫“​​其他综合收益​​”的“临时仓库”里。 ​​C选项​​:等到​​丧失控制权的那一刻​​(第二次交易完成时),再把“临时仓库”(其他综合收益)里攒的钱,一次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也就是利润表)。 D选项的说法是​​:在合并报表里,每次交易时,卖价和对应净资产份额的差额,都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个别报表的逻辑类似,在丧失控制权​​之前​​,这个差额也应该先放进“​​其他综合收益​​”这个临时仓库,​​等到丧失控制权时再一并转入当期损益​​。因此错误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15 17:34 77次浏览 精华 老师cu为什么不是61.28-执行价格? 在期权定价里,Cu(上行时的期权价值)不是简单用“标的资产上行价格 - 执行价格”,因为期权价值还和后续的期权状态有关。 所以Cu要考虑后续价格变化带来的期权价值,得通过定价模型(比如二叉树定价)计算,而不是直接“61.28 -执行价格”。 专业指导-帆帆老师 2025-10-15 17:35 26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30%是指什么,有什么依据? 捐赠的扣除限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的30%哟 专业指导-奇奇老师 2025-10-15 11:22 15次浏览 精华 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要调增吗,后面在慢慢调减 1、税法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本题中合同约定“两年后到期时一次收取利息”,因此2023年税法上不确认利息收入,但企业当年已将40万元利息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对应选项A正确,B错误; 2、税法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商标使用权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同时,会计上应分期确认收入; 税法上: 合同约定“每两年收费一次”,2023年收取120万元,因此税法确认收入120万元; ​ 会计上: 已将60万元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分期确认,4年共240万,每年确认60万);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120-60),对应选项C正确,D错误;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4:30 67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1)为什么会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他没说出售啊,没看懂 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兜底项目,在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金融资产分类时,通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题中,优先级A类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量取决于“基础资产(股权投资和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且按“优先级顺序偿付”; 如果基础资产现金流量不足,优先级A类的本金或收益可能无法足额收回。这意味着其合同现金流量不是基于“本金+利息”的固定借贷安排,不满足“仅为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这一条件; 故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则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1:54 41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