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8-21 16:48:52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即将到来,基础知识巩固不牢固的考生,别忘记回头夯实基础!本文,之了君就给大家分享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的章节知识,内容涵盖“外币折算、租赁、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等,一起往下看吧!

推荐阅读2025年中级会计章节知识点(3科全)新教材重点知识整理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第十八章:外币折算

一、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外币交易发生日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2.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

(1)货币性项目

按照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一般情况下,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非货币性项目

①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不改变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②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

a.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b.比较折算后的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并判断存货是否发生减值。

c.若发生减值,则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单独反映汇兑差额)

③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含汇兑差额)。

④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含汇兑差额)。

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第十九章:租赁

一、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

1.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租赁付款额,是指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与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相关的款项。租赁付款额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固定付款额及实质固定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租赁激励相关金额。

(2)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

(3)购买选择权的行权价格,前提是承租人合理确定将行使该选择权。

(4)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需支付的款项,前提是租赁期反映出承租人将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

(5)根据承租人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

二、使用权资产的初始计量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照成本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包括下列四项:

(1)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

(2)在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应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相关金额。

(3)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4)承租人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

若此成本属于为生产存货而发生的,适用存货准则。

三、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四、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

在租赁期开始日后,承租人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即,以成本减累计折旧及累计减值损失计量使用权资产。

承租人在确定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年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承租人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2)承租人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3)如果使用权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短于前两者,则应在使用权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第二十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一、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计量

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计量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照常计提折旧、摊销、减值)。

二、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时的计量

1.将各类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持有待售资产

借:持有待售资产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

三、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的计量

1.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

2.减值转回

借: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一、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进行调整

调整分录如下(以管理用固定资产为例,假定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1.投资当年

(1)调公允

借:固定资产--原价

贷: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根据调整金额补提本年折旧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2.投资次年

(1)调公允

借:固定资产--原价

贷: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根据调整金额补提上年折旧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根据调整金额补提本年折旧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提示】:此步骤是将非同控下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可辨认资产等调整至购买日公允价,同控下通常不涉及调整。

二、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1.投资当年

(1)对初始投资的调整(非同控下负商誉,即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部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2)按比例确认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亏损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3)按比例确认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减少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

(4)按比例确认子公司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减少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5)按比例确认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2.以后年度

(1)对初始投资的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按比例确认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亏损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3)按比例确认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减少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年初(以前年度)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

(4)按比例确认子公司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减少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年初(以前年度)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5)按比例确认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三、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四、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当年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五、母子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1)投资当年

①抵销期末账面余额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②抵销计提的坏账准备(若有)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2)投资次年

①抵销期末账面余额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②抵销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

            信用减值损失

2.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

①抵销期末账面余额

借:应付债券

贷:债权投资

②抵销利息费用与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六、母子公司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1.投资当年

(1)若当年购入的存货全部未对外出售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成本)

      存货(差额,即存货的虚增价值)

(2)若当年购入的存货全部对外出售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收入)

贷:营业成本

(3)若当年购入的存货部分对外出售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收入)

贷:营业成本(倒挤)

      存货(剩余存货的虚增价值)

2.投资次年

(1)购买方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全部未对外出售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存货(上年剩余部分存货虚增价值)

(2)购买方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全部对外出售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营业成本

(3)购买方上年购入存货本年部分对外出售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营业成本

      存货(本年留存存货虚增价值)

七、母子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

1.将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售给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1)投资当年

①抵销本年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虚增的价值)

②抵销本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等

(2)以后年度

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抵销期初累计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抵销本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等

2.将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出售给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1)投资当年

①抵销本年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资产处置收益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抵销本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等

(2)以后年度

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抵销期初累计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抵销本年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等

第二十二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四、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2025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知识点第18章至第23章!外币折算、租赁等

第二十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常见情形举例)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①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②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③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④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2)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①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②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③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④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⑤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⑥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⑧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与诉讼案件相关的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服从法院判决,确定赔偿金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差额,或贷方)

  预计负债

贷:其他应付款

冲销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调整应交所得税

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所得税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调整本年度的应纳所得税税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4)调整留存收益(增加则编制相反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1)资产负债表日后补提减值等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调整留存收益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以上就是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第18章至23章的章节知识点,内容有点多,但是希望考生们能认真学习,夯实基础。尤其是知识缺漏、把握不准的重点内容,一定要着重关注!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