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尚未结案信用等级是多少?偷税漏税结案后信用等级会如何变化

偷税漏税行为会严重影响纳税人的信用等级。根据相关规定,若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经判决构成涉税犯罪,或虽未构成犯罪但偷税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如10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一定比例(如10%以上),以及存在其他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等情况,一律定为D级。
此外,即使偷税漏税行为尚未结案,税务机关在评估纳税信用时也会考虑涉案金额的规模、发生频次以及当事人是否有积极主动地纠正违法行为等因素,这通常会导致信用评级的降低。在轻微程度上,可能会被评定为B级或者C级;而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直接降至D级。
纳税信用等级的划分
根据《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纳税信用级别设A、B、C、D四级,后来又增设了M级。具体来说:
A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
B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
C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
D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
M级纳税信用则适用于未发生特定失信行为的新设立企业和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且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的企业。
不同信用等级面临的税务管理措施
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例如:
A级纳税人可以享受诸多便利措施,如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普通发票按需领用等。
B级纳税人则接受税务机关的正常管理,并可能获得部分激励措施。
C级纳税人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管理,税务机关可能视情况采取一些管理措施。
D级纳税人则面临最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严格控制发票供应额度、加强出口退税审核等。同时,D级评价将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偷税漏税结案后信用等级变化
在我国,对于涉嫌偷逃税费的事项,税务机关会按照自身制定并执行的相应规则与评估体系对涉事企业及个人的信用评级进行评定。偷税漏税结案后,信用等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偷税漏税的严重程度、当事人的态度以及后续整改情况等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税务机关在评定信用等级时会考虑以下因素:
①涉案金额与比例:逃税漏税的金额大小以及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是重要评判标准。金额越大、比例越高,对信用等级的影响就越大。
②发生频次:逃税漏税行为是初次发生还是多次发生,也会影响信用等级的评定。多次逃税漏税会被视为情节严重,对信用等级的负面影响更大。
③当事人态度:当事人是否积极主动纠正违法行为,是否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查和处理,也是评定信用等级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当事人能够主动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信用等级的负面影响。
④后续整改情况:逃税漏税行为结案后,当事人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整改,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以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也是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
根据这些因素,偷税漏税结案后信用等级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
①轻微逃税漏税行为:如果逃税漏税行为情节轻微,且当事人能够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处理并主动整改,信用等级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或者只会被降为B级或C级。
②严重逃税漏税行为:如果逃税漏税行为情节严重,且当事人不配合税务机关的处理或整改不力,信用等级可能会被直接降至D级。对于被评定为D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加大对其纳税情况的评估力度、严格控制其发票供应额度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逃税漏税行为本身通常不会直接进入征信系统,但若未履行税务处罚决定,税务机关可能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相关信用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事人的信用状况。这会在个人或企业的征信报告中留下不良记录,对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在申请贷款、信用卡等方面受到限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