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2025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变化有哪些?如何备考? ​关于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的变化,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该教材在篇幅和内容上均有所调整。以下是具体的变化概述:一、篇幅变化《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的篇幅从510页增至516页,这表明教材在内容上有所增加和更新。二、内容变化‌第1章‌:新增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内容。这一新增内容体现了当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重视,涉及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要求,考生需关注这一新增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第8章‌:金融资产计量部分按照新准则指南进行了调整,完善了金融负债分类与重分类规则。这一变化涉及金融资产分类、计量和核算的变动,考生需要重新梳理相关知识点。‌第25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章节整体重构,新增了受托代理业务核算、捐赠收入确认等实务案例。同时,该章也修改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相关内容,补充了“捐赠收入金额的确定”的内容(由原来的两种情况增加至四种情况),并删除了“净资产的分类”的部分内容,修改了相关表述和例题。三、备考建议考生应以新教材为基准,重点攻克新增及修订章节,确保对变化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利用旧教材作为辅助资料,但需谨慎对待,因为旧教材可能无法完全反映最新的考试要求和知识点。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多做相关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综上所述,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在篇幅和内容上均有所变化,特别是第1、8、25章的内容变化较大。考生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以确保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2025-06-26 10:39 333人看过 江西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和要求是什么?报名及缴费时间是多久? 一、江西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和要求是什么(一)基本条件‌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专业知识与技能‌: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二)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大专学历‌:需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需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需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硕士学位‌:需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博士学位‌:无工作年限限制。‌特殊通道‌: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考生可直接报考。(三)‌注意‌工作年限计算截止至2025年12月31日。全日制学历从毕业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非全日制学历可累计计算。需在江西省内完成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并上传《会计工作经历承诺书》至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二、江西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时间及缴费‌报名时间‌:2025年6月12日9时至7月2日12时。‌缴费时间‌: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2日18:00。‌报名费用‌:根据赣发改收费〔2017〕340号、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会评〔2017〕1号文件规定,江西省2025年度会计中级资格考试收费标准为56元/人/科。三、其他注意事项‌继续教育‌:参加2025年度会计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报名前还应完成2021年至2023年或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的继续教育。‌属地化原则‌:符合报名条件的在职在岗人员按属地化原则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考区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学生,在其学籍所在地考区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考区报名。不允许跨地区报名。‌资格审核‌:考生需确保所填写的信息和上传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资格审核。 2025-06-03 13:49 321人看过 报考中级会计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报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报考中级会计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根据2025年最新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政策,报考中级会计师资格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基本条件‌遵守法律法规‌: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二)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博士学位‌:无工作年限限制。‌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考生,无工作年限限制,也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师考试。二、报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历认证‌:上述有关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计算‌: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正式从事会计工作,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参加中级资格考试工作年限为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属地管理原则‌:政策延续“属地管理”原则,部分省份可能有新增的社保或居住证明要求,具体以当地报名简章为准。综上所述,报考中级会计师资格证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并需注意相关的事项。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当地财政部门或会计考试管理机构。 2025-06-09 10:50 415人看过 怎样提高中级会计《经济法》的考试通过率? 要提高中级会计《经济法》的考试通过率,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策略:首先,‌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将复习时间分配给各个知识模块,确保全面覆盖。计划要落实到实处,而且要做得足够精细,明确每个章节的备考时间,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如果时间不够,要找出原因并调整计划,确保备考进度与预估时间相差无几。其次,‌利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通过做历年真题,考生可以熟悉考试题型和出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复习。此外,‌建立错题集‌也是提高通过率的有效方法。考生应将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在后续复习中加以巩固。通过不断回顾错题集,考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避免在考试中重复犯错。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应‌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例如,对于选择题,要培养快速排除错误选项的能力;对于简答题,要注重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题型的熟悉和练习,考生可以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同时,‌重点学习各章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考生应对中级会计《经济法》的所有重点章节进行重点学习,争取把所占分值比较高的章节全面掌握。对于可以独立学习、与其他章节之间联系不大的章节,可以放在后面学习,但也要确保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多做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提高通过率的关键。通过不断做题,考生可以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并在做题过程中学会总结经验教训。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每一章节的题目做好,然后做出总结,这对于考试是最有帮助的。在记忆法律条文时,考生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方法‌。经济法中有很多需要背诵的法律条文,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考生可以通过联想、画表、找异同点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使记忆更加牢固。最后,‌持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中级会计经济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领域,考生需要持续学习跟上最新的发展和趋势。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考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应试能力,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提高中级会计《经济法》考试通过率需要考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利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建立错题集、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重点学习各章节、多做题并总结经验教训、采用联想记忆方法以及持续学习等。希望这些建议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2025-07-15 10:28 232人看过 中级会计《经济法》的题型、题量及评分标准是什么 ​一、题型与题量1.‌单项选择题‌题量:一般为15小题或30小题(不同年份或资料可能有所不同,但近年多为30小题)。分值:每小题1分或2分(根据题量调整,总分为30分)。特点:考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准确理解并快速作答。2.‌多项选择题‌题量:一般为15小题。分值:每小题2分,总分30分。特点:要求考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能准确选出所有正确答案,难度较大。3.‌判断题‌题量:共10小题。分值:每小题1分,总分10分。特点: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错答或不答均不得分,也不扣分。4.‌简答题‌题量:共3小题。分值:总分18分。特点:要求考生对经济法律条文进行简要的解释和说明,考察理解和应用能力。5.‌综合题‌题量:一般为1小题。分值:总分根据考试安排而定,常见为12分或更高。特点:通常涉及多个法律条文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是经济法考试中的压轴题,综合性较高。二、评分标准1.‌单项选择题‌评分标准: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2.‌多项选择题‌评分标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要求考生对知识点有准确且全面的理解。3.‌判断题‌评分标准:答题正确的得1分,错答、不答均不得分,也不扣分。4.‌简答题‌评分标准:根据考生对经济法律条文的解释和说明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条理性进行评分。5.‌综合题‌评分标准:通常结合具体案例和多个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解答,要求答案准确、完整、逻辑清晰。评分时还会考虑考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中级会计《经济法》考试题型多样,题量适中,评分标准严格。考生在备考时应全面掌握各知识点,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并注重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07-18 11:12 124人看过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