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35岁考会计初级有意义吗?持有初级会计证后有哪些继续教育的需求 35岁考取会计初级证书是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你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职业素养和奠定职业基础,还能够增强你的竞争力和促进个人发展。同时,持有初级会计证书还能够为你带来现实的经济收益。因此,如果你对会计行业感兴趣并且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考取初级会计证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在做出决定之前,你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进行综合考虑。持有初级会计证后,根据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确保专业知识与时俱进。以下是关于初级会计证继续教育需求的详细解答:一、继续教育的对象和时间‌对象‌: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时间‌:自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依据当地财政部门规定。二、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公需科目‌:会计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掌握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财税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专业知识。三、继续教育的形式继续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登录当地财政局或财政厅网站‌:进行在线学习并参加考试。‌第三方会计培训学校‌:缴纳一定费用,通过面授或网络课程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会计类专业会议、学历教育、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书籍等形式获得学分,具体学分计量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会同本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中央主管单位制定。四、学分要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以后年度。五、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保持专业能力‌:通过继续教育,会计人员可以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及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增强职业竞争力‌: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可能在职务晋升或评定上失去竞争优势。‌促进行业发展‌:继续教育能帮助会计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5-07-01 10:50 125人看过 初级会计准考证可以补打吗?补打准考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初级会计准考证打印有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段就不能打印准考证了,但部分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是允许补打的,例如:吉林2025年初级会计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25年5月10日至5月16日。补打印时间为 5月17日至20日;辽宁2025年初级会计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5月3日0:00至5月16日24:00。考前丢失准考证的考生可在5月17-20日补打准考证。补打方法考生可以登录财政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http://kzp.mof.gov.cn)或“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https://ausm.mof.gov.cn/index/),选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准考证打印”模块,按照提示进行准考证的补打。补打要求考生应确保打印的准考证信息清晰、完整,包括照片、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使用A4纸张打印,不分正反面,黑白或彩色均可。禁止采用截图方式打印准考证。注意事项考生在打印准考证时,应仔细核对个人信息,确保无误。如遇到打印问题,如系统提示“无此人准考证数据”等,应及时联系报名机构或当地考试中心进行处理。考生应妥善保管准考证,避免遗失或损坏。如遗失准考证,应及时联系当地考试中心咨询补办手续。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15 14:50 710人看过 初级会计证书怎么领2025年的?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有什么区别 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领取时间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在成绩公布后的‌3-6个月内‌。具体领取时间,考生需密切关注各地财政部门的官方通知公告。初级会计职称证书领取方式分为‌现场领取‌和‌邮寄领取‌,任选其一。部分地区还需要先在网上申请预约领取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有纸质证书和电子证书,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在形式、安全性和使用效率上存在差异,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形式上的区别‌‌电子证书‌: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在,通常表现为电子文件或图片格式。可以通过特定的官方网站或系统下载和打印。包含了与纸质证书相同的关键信息,如证书编号、持证人姓名、考试合格信息等。‌纸质证书‌:以实体纸张为载体,具有实体形态。通常由相关考试或认证机构印制并邮寄给持证人。具有实体触摸感和视觉上的真实感。2.安全性上的区别‌‌电子证书‌:易于复制和传播,但通常附有防伪标识或水印,以增加其真实性和安全性。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系统进行验证,以确认其真实性。存在被篡改或伪造的风险,但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签名、加密等)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险。‌纸质证书‌:实体形态增加了其难以伪造的程度。但仍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如高仿印刷)进行伪造。纸质证书的保管和携带需要额外的注意,以防损坏或遗失。3.使用效率上的区别(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证书‌:便于存储、携带和传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查看和展示。在一些在线平台或系统中,电子证书可以直接作为证明文件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纸质证书‌:需要实体携带和保管,使用时可能需要出示原件或复印件。在一些场合下,纸质证书可能更受认可或更具权威性。在领取初级会计纸质证书时,考生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①身份证原件‌:考生需提交本人身份证原件。如委托他人代领,还需提供代领人身份证原件。‌②学历证书‌:考生需提供高中或以上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③‌报名信息表‌:即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④部分地区还需提供‌《居住证》原件‌或‌社保缴费证明‌;普通高等院校的在读生需提供‌《学生证》原件‌。⑥成绩合格单‌:考生可携带自己的成绩合格单(在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下载、打印)。 2025-07-05 11:02 179人看过 初级会计成绩过了怎么领证书?初级会计证书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初级会计证书的有效期是永久的,一旦考生通过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就可以获得这份由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且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作为持证者职业能力水平的证明。然而,虽然证书本身没有有效期,但持证人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管期限‌: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通知,未按时领取的纸质证书,由证书发放机构代为保管,保管期限为自考试结束日起5年。超出保管期限未领取的纸质证书,将由证书发放机构登记造册后按年度交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销毁。因此,考生需在考试合格后及时前往指定地点领取证书,避免证书被销毁。‌失效条件‌:虽然初级会计证书是永久有效的,但如果持证人在职业生涯中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失信行为,如造假、贪污受贿等,或者个人信用记录不良,都有可能导致初级会计证书被作废。因此,持证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并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继续教育‌: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持证人必须参与继续教育。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自取得初级会计证书的次年起,持证人需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相应的学分。初级会计证书的领取方式:通常有三种:本人领取、他人代领或快递邮寄。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方便的方式。‌本人领取‌:需携带成绩合格单、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规定时间段到指定的地点(通常为当地财政局或人事考试中心)领取初级会计证。‌他人代领‌:若考生本人无法亲自领取,可委托他人代领。代领人需带上委托证明、代领人身份证以及考生本人的相关证件(如身份证、成绩合格单等)到指定地点领取。‌快递邮寄‌:部分地区提供快递邮寄服务。考生需登录初级会计证领取的网站,按照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资料。资料审核通过后邮寄,一般是邮寄到付。 2025-07-10 10:30 61人看过 2025年四川初级会计证书怎么领取?现场领取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四川初级会计证书领取通知一般是从成绩公布后3个月左右,各地会陆续发布领证相关通知,参考以往四川初级会计证书领取时间,预计2025年四川初级会计证书领取会从2025年10月份开始。但各地的领证具体规定略有区别,因此建议考生以当地的具体要求为准。初级会计证书的领取方式主要有现场领取和邮寄领取两种。具体采取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当地的证书领取政策来确定。以成都财政考区为例:考生可通过登录成都市财政会计学会网(http://www.cdkjw.org)、成都市财政会计学会微信公众号、天府市民云APP三种方式,选择免费邮寄或到成都财政考区的任一报名点现场领取证书。具体操作如下:1.进入成都市财政会计学会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领取系统,填写姓名及身份证号码,选择领取方式后提交申请,等待审核。免费邮寄:免费寄递申请通过后,可在3个工作日内,进入微信小程序“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查询快递信息。若申请被退回,请按退回意见修改申请后重新提交。现场申领:现场领取申请通过后,凭身份证原件领取。若申请被退回,请按退回意见修改申请后重新提交。(现场领证时间为周一到周五9点至17点。近期领证人数较多,咨询量较大,已提交领证申请的考生请耐心等待审核。)2.关注成都市财政会计学会微信公众号,进入“证书申领”模块按前述步骤领取。3.登录天府市民云APP,首页搜索“会计服务”,进入“会计资格证书信息查询与申领”模块按前述步骤领取。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6-03 11:53 404人看过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