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支出属于什么类科目?营业外支出在会计中怎么计算
一、营业外支出属于损益类科目,具体来说是利润表中的费用类项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相关规定,营业外支出核算的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内容: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净损失)
2.捐赠支出
3.罚款支出
4.非常损失(如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
5.盘亏损失(与日常经营无关的资产盘亏)
二、会计处理要点:
发生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相关科目(如“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等)。期末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结转,直接影响当期利润总额。
1.营业外支出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非日常性:与企业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如罚款、捐赠等)。
经济利益流出:导致企业资源减少,且能可靠计量。
2.具体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项目,计算方式如下: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净损失 = 资产账面价值 - 处置收入 - 相关税费,如:某设备账面价值10万元,出售收入7万元,发生清理费用0.5万元,则净损失为:10 - 7 - 0.5 = 2.5万元
(2)罚款、捐赠支出:按实际支付金额直接确认,如支付环保罚款3万元,全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3)非常损失(自然灾害等):按受损资产账面价值扣除保险赔款后的净额确认。如:存货因火灾损失50万元,保险公司赔付30万元,则计入营业外支出20万元。
(4)盘亏损失:需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净损失,如库存现金盘亏1万元,责任人赔偿0.3万元,则确认0.7万元。
3、会计处理分录
发生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处置损失)/银行存款(罚款、捐赠)/待处理财产损溢(盘亏)等
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外支出
4.注意事项
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如资产报废损失需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归集后转入营业外支出。
税务调整:部分营业外支出(如罚款、非公益性捐赠)不得税前扣除,需纳税调增。
三、与营业外收入的区别:
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虽然均属于损益类科目,但前者核算非日常利得(如政府补助、罚款收入等),后者核算非日常损失,两者在利润表中需分别列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