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初级会计证需要考哪几门科目?考试有次数限制吗 初级会计证考试需要考两门科目,分别是《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考生需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两门科目才能获得合格证书。‌初级会计证考试没有次数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年参加,即使本次考试未能通过,考生仍可在下一年度继续报考,直至成功获得资格证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原则上每年只举行一次,通常在5月份进行(如2025年考试时间为5月17日至20日,共8个批次),具体考试时间会在每年的初级会计报考简章中发布。因此,虽然考试次数没有限制,但每年考生只能有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若错过报名或未通过需等待下一年。以下是关于这两门科目的详细信息:1‌.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2‌.考试时长‌:《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时长为105分钟。《经济法基础》的考试时长为75分钟。3‌.考试形式‌: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全部实行无纸化考试,即在计算机上进行。‌4.考试题型‌:两个科目的试题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不定项选择题。‌5.合格标准‌:每个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考生需要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获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6-11 10:59 1141人看过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否适合零基础考生报考?零基础备考初级会计有哪些误区 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非常适合零基础考生报考,但需投入足够时间和科学方法。初级会计职称(助理会计师)是国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以基础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为主,不要求考生具备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报考条件仅需高中及以上学历)。1. ‌初级会计考试难度‌‌科目设置‌:仅两科(《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内容覆盖会计基础概念、会计分录、税法基础等,逻辑清晰且知识点关联性强。‌通过率‌:近年全国平均通过率约20%-30%,但零基础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后通过率可显著提升(例如参加培训班的考生通过率可达50%以上)。2. ‌零基础备考建议‌‌学习路径‌:建议从会计基础概念(如借贷记账法、会计要素)入手,逐步过渡到实务操作(如编制分录、财务报表)。‌时间规划‌:通常需要3-6个月备考(每天2-3小时),若时间紧张可延长至8-10个月。‌资源推荐‌:官方教材(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 配套网课(如之了课堂初级会计相关课程) + 真题训练(近3年真题至少做3遍)。4. ‌注意事项‌需警惕“速成班”宣传(真实掌握知识需时间积累);建议报名后立即制定每日学习计划,避免临时突击。二、零基础备考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时,考生常因缺乏经验陷入以下误区。结合《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科目特点及历年考生反馈,总结如下:‌1. 误区一:轻视基础概念,直接刷题‌‌问题‌:零基础考生跳过会计基础理论(如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直接做真题或模拟题,导致无法理解题目逻辑。‌正确做法‌:先系统学习《初级会计实务》前3章(会计概述、会计要素、科目与账户),掌握基础后再结合习题巩固。‌2. 误区二:死记硬背《经济法基础》‌‌问题‌:经济法科目(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需理解法条逻辑,单纯背诵易混淆知识点。‌正确做法‌:通过案例理解法条(如“视同销售”的8种情形);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税率、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3. 误区三:盲目追求“速成”‌‌问题‌:轻信“30天通关”宣传,压缩学习时间,导致知识碎片化。‌正确做法‌:零基础建议至少投入 ‌4-6个月‌,分三阶段:‌基础阶段‌(2个月)教材+网课;‌强化阶段‌(1.5个月)真题+错题本;‌冲刺阶段‌(0.5个月)模拟卷+高频考点。‌4. 误区四:忽略官方教材‌‌问题‌:依赖“浓缩笔记”或非正规教辅,遗漏考纲新增内容(如2024年经济法新增“电子发票”考点)。‌正确做法‌:以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官方教材为核心,辅以权威网校讲义。‌5. 误区五:不重视错题分析‌‌问题‌:重复刷题但不总结错误原因,同类错误反复出现。‌正确做法‌:建立错题本,标注错误类型(如计算错误、概念混淆);每周复盘一次高频错题。‌6. 误区六:两科学习时间分配失衡‌‌问题‌:过度侧重实务或经济法,导致一科高分、另一科未及格。‌建议分配‌:零基础考生可按 ‌6:4‌(实务:经济法)分配时间;经济法后期需增加记忆时间。 2025-10-16 10:38 363人看过 初级会计备考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刷题APP里之了课堂适合我吗 根据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特点和历年考生备考经验,以下是系统化的备考资料清单及之了课堂APP刷题使用建议:一、‌核心必备资料‌1‌、官方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作用‌:覆盖100%考点,例题权威,需逐章精读。‌2、历年真题:‌分析命题规律和高频考点(如《经济法基础》的增值税、劳动合同法;《初级会计实务》的资产、收入章节)。3‌、模拟题及押题卷:‌如之了课堂初级会计万人模考、VIP押题等,请注意,押题仅作补充,不可替代系统复习。二、‌辅助工具与资源‌‌网课或视频课程‌:零基础或重难点章节(如《实务》的会计分录、《经济法》的税法计算)。‌思维导图与笔记:‌梳理章节框架(如《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对比表)。‌刷题APP:‌之了课堂(碎片化时间练习)。三、‌备考策略参考‌‌阶段划分‌:基础(教材+网课)→强化(真题+错题本)→冲刺(模拟+速记)。‌避坑提醒‌:避免过度依赖非官方资料,以大纲和真题为纲。四、之了课堂APP刷题优势‌1‌、适合人群‌:追求‌高效刷题‌,尤其是碎片化时间利用。需要要‌智能组卷和错题强化‌功能。‌2、核心优势‌:‌题库更强大‌:题目按难度和考点分类,支持智能组卷(你曾关注过其注会课程,题库逻辑类似)。‌错题本自动生成‌:错题直接关联知识点视频,针对性更强。‌免费资源多‌:包括部分章节练习和每日一练。3‌、不足‌:答案解析较简略,需搭配教材或网课使用。 2025-09-24 11:55 326人看过 初级会计证考哪几门只有选择题吗?《初级会计实务》考哪些内容呢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共考两门科目,分别是《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这两科的题型都是客观题,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类似案例分析题,但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因此,考试确实以选择题为主,没有主观题(如简答题或计算分析题)。但需注意,不定项选择题的难度较高,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及核心知识点:1.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概念、职能与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vs 收付实现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等8项原则)2.会计要素与科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分类及借贷记账法3.具体会计要素的核算:‌资产(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的确认原则(如时段/时点履约)、期间费用、利润构成)4.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解读;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5.管理会计基础:成本核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本量利分析(保本点计算);6.政府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双体系(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国库集中支付、非财政拨款收支的账务处理‌备考建议‌:重点掌握资产、收入、财务报表章节(占分50%以上)。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借贷记账法和会计分录的逻辑。 2025-11-05 10:35 162人看过 初级会计考多少分算通过?通过初级会计后多久领取证书 一、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合格标准为60分。初级会计考试有两科,分别是《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试卷满分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考生需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同时通过两科(每科成绩≥60分),方可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假设考生A在初级会计考试中:《初级会计实务》得分65分(合格),《经济法基础》得分58分(不合格),那么考生A需在次年重新报考两科,因单科成绩不保留。反之,若两科均≥60分(如72分、60分),就可顺利拿证。二、通过初级会计后,预计纸质证书领取时间是在成绩公布后3个月左右,各地开始陆续发布领证通知。初级会计考试一般是在每年5月进行,成绩公布约考后一个月左右,领证通知预计是在9月中下旬各地陆续发布。1.证书领取‌时间差异原因:‌证书发放时间受考后审核进度、制证流程及地区行政效率影响。例如,部分省份需完成资格审核后才能制证,导致领取时间推迟。2.领取方式与流程:‌‌‌现场领取‌:考生需到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财政局指定地点办理,流程包括:填写《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提交材料至省职改办审核;审核通过后下发证书。领取证书时,考生需准备以下材料:‌身份证原件‌;‌学历(或学位)证书‌;‌成绩合格单;全国会计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考生信息表‌;‌部分地区额外要求‌(如《居住证》原件或社保缴费证明)。‌邮寄领取‌:部分省市支持邮寄服务,但需考生在网上预约申请(具体流程以当地公告为准)。3‌.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电子证书普遍早于纸质证书开放下载,且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考生可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证书查验”栏目查询电子证书。‌4‌.证书保管规定‌:未按时领取的证书由发放机构代为保管;考试结束满五年仍未领取的证书,将被统一回收销毁。 2025-09-12 11:34 317人看过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