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考试特点与大纲
1、考试科目:
●《经济基础知识》(公共科目,覆盖经济学、财政、货币、统计等6部分)
●《专业知识与实务》(10个专业可选,如人力、金融、工商管理等,需结合职业需求选择)。
2、命题趋势(2025年更新):
●灵活性增强,案例题占比提升;
●新增“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政策热点。
二、分阶段复习计划(以4个月为例)
阶段1:基础学习(1.5个月)
1、目标:通读教材,标记高频考点。
2、每日安排:
●2小时精读教材;
●1小时做章节习题。
3、技巧:
●用思维导图梳理经济学曲线;
●对计算题需推导公式而非死记。
阶段2:专项强化(1.5个月)
1、目标:突破重难点,强化案例分析能力。
2、方法:
●经济学基础:重点攻克宏观经济模型;
●专业实务:针对专业特性;
●使用《历年真题》限时训练,错题归类。
阶段3:冲刺模拟(1个月)
1、核心任务:
●每周2套全真模拟,严格计时;
●背诵《高频考点小册子》。
2、注意:
2025年新增考点需单独强化。
三、备考建议
1、资料选择:
●官方教材;
●利用APP刷题,碎片时间巩固。
2、时间管理:
●在职考生可采用“早晚各1.5小时+周末集中复习”;
●避免疲劳战,每周留半天复盘。
3、专业选择策略:
●若从事HR工作,优先选“人力资源管理”;
●零基础考生建议选“工商管理”。
四、避坑指南
误区1:忽视考纲变动——2025年《经济基础》新增“数字经济指标”考点;
误区2:盲目刷题——需先理解再做题,尤其案例题需结合材料分析;
误区3:忽略政策联动——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应用是高频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