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问答 / 详情
相似专业问答 更多
请问《会计》科目有哪些新增考试大纲内容? 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科目新增的大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质性变动章节的新增内容‌第2章存货‌:新增了“存货的列示与披露”的相关内容。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期末计量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在财务报告中正确地列示和披露存货信息。‌第4章无形资产‌:新增了“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无形资产的减值”“无形资产的列示与披露”的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减值测试流程,以及如何在财务报告中准确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变动情况。‌第10章股份支付‌:新增了“授予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增加的会计处理”内容。‌第13章金融工具‌:新增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情形的相关表述”等相关内容。‌第17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新增了合同存续期间的确定的相关内容。‌第30章政府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新增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相关的会计处理、文物资源的会计处理、政府债券的会计处理、单位年末暂收暂付非财政资金的会计处理、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收入的相关会计处理等内容。二、其他变动除了上述新增内容外,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大纲还涉及一些删除和调整的内容。例如,第4章“企业通过外购方式取得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成本的相关表述”内容被删除。同时,一些章节的能力等级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考生需要根据大纲要求调整自己的备考重点。备考建议针对这些新增的大纲内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策略:‌1、仔细阅读大纲和教材‌:考生应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教材,特别是新增和调整的内容,确保自己对考试要求有全面的了解。2、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辅导书或在线题库进行练习。3‌、关注最新政策法规‌:由于会计考试涉及大量的政策法规,考生需要关注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4、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综上所述,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科目新增的大纲内容涵盖了存货、无形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政府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多个方面。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大纲和教材,多做练习题,关注最新政策法规,并参加模拟考试来全面备考。 2025-04-24 14:28 158人看过 CPA准考证需要一门一张吗?CPA考试准考证打印有什么时间限制吗? ‌CPA(注册会计师)准考证不需要一门一张‌。根据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规定,考生只需打印一张准考证即可参加所有科目的考试。这张准考证是在报名成功后,通过指定的打印入口(如https://cpaexam.cicpa.org.cn)下载并打印的。准考证上通常会包含考生的个人信息、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等重要信息,是考生进入考场的有效凭证。虽然只需要打印一张准考证,但为了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建议考生打印准考证时多打印几份备用,以防丢失或损坏。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准考证的打印时间和打印要求,确保在考试前按时打印并妥善保管准考证。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在考试前需要仔细核对准考证上的信息,确保个人信息、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等信息的准确性。如果发现任何错误或疑问,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更正或咨询。‌CPA考试准考证打印有时间限制‌。根据2025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简章,准考证的打印时间为‌8月5日至20日‌,每天的打印时间为‌8:00至20:00‌。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https://cpaexam.cicpa.org.cn),完成准考证的下载与打印。准考证是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必备材料,考生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打印,并妥善保管。打印通道在8月20日的20:00关闭,逾期将无法再进行打印。建议考生尽早安排时间打印准考证,避免在最后时刻因网络拥堵或其他原因未能顺利打印。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核对准考证上的个人信息、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综上所述,CPA准考证不需要一门一张,一张准考证即可覆盖所有科目的考试。CPA考试准考证打印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考生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打印,以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16 10:50 194人看过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变化?备考策略应如何调整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设置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依然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六门科目。然而,尽管科目设置未变,考试内容和难度却可能有所调整,因此备考策略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首先,考生需要密切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变化,了解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特别是新增的知识点或调整的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考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掌握。其次,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对于难度较大的科目,如《会计》和《审计》,考生应提前开始学习,通过多做练习题和模拟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相对容易的科目,如《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生可以在临近考试前进行集中复习,巩固记忆。此外,考生还应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注册会计师考试不仅考察各科目单独的知识点,还注重考察考生将各科目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最后,考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备考状态。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考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5-04-24 14:26 239人看过 注会准考证没打印但是时间截止了怎么办? 如果注会准考证没打印但是时间截止了,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办法:一、联系当地考办咨询首先,建议尽快联系当地注册会计师考试办公室(考办),咨询是否还有补打准考证的可能。虽然通常情况下,准考证打印时间截止后,考生将无法再下载打印准考证,但考办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一些灵活的解决方案。因此,及时与考办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二、检查电子版准考证如果之前已经下载过准考证的电子版,那么可以尝试在电子设备上找到并打印出来。虽然这通常不是官方推荐的做法,但在紧急情况下,它可能成为一个备选方案。不过,请注意,如果电子版准考证已经删除或无法找回,则此方法无效。三、准备明年重新报考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能只能等待明年重新报考了。这确实是一个遗憾的结果,但重要的是要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确保在明年的考试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四、避免类似情况的建议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建议考生们在准考证打印时间开始后就尽早打印出来,并妥善保管。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电子版准考证保存在多个安全的位置,以备不时之需。此外,还可以关注当地考办或相关官方网站的通知和提醒,以确保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考试信息。综上所述,如果注会准考证没打印但是时间截止了,考生们应该尽快联系当地考办咨询解决办法,并检查是否保存有电子版准考证。如果都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做好明年重新报考的准备。同时,也要从这次经历中吸取教训,确保在未来的考试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12 17:28 244人看过 注会最难的科目是什么?注会最快几年能考过 最难科目: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普遍认为难度较高的科目包括《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1.《财务成本管理》‌:以计算量大、公式复杂著称,综合难度最高。考生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量运算,对数学思维和解题速度要求极高。公式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若前期基础不扎实,后期易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2.《会计》‌:因知识点覆盖广、实务性强而紧随其后。内容覆盖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等高阶实务内容,知识点庞杂且更新频繁。例如,长期股权投资、收入确认等章节需要深入理解准则逻辑,而非单纯记忆,对跨章节综合题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3.《审计》‌:则因逻辑性强、概念抽象位列第三。教材语言专业性强,涉及大量流程性描述(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初学者易感到枯燥。审计需要结合实务案例判断程序合理性,缺乏实务经验的考生可能难以建立“审计思维”。最快几年能考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时间通常需要2到4年,具体时长与考生个人基础、时间投入及科目安排策略密切相关。‌1.最快通过周期‌:若考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且能全职备考,最快可在2年内完成。可采用“一年过专业阶段六科+次年过综合阶段”的模式。‌2.一般通过周期‌:多数考生因科目难度或时间限制,选择3到4年分阶段通过。例如,第一年报考2-3科,第二年完成剩余科目,第三年通过综合阶段。3.‌成绩有效期‌:中注协规定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但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若考生出现多次科目挂科,需重新规划剩余科目的优先级,避免成绩过期。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最难的科目包括《财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而最快几年能考过则取决于考生个人基础、时间投入及科目安排策略,通常需要2到4年。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备考时间和科目安排,确保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备考。​免责声明‌:本文为会计政策解读、考试指南及实务案例分享,不替代官方文件或执业建议。因政策时效性及实务差异,请以财政部最新文件及专业判断为准。 2025-05-15 15:00 269人看过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