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付现成本包括哪些?非付现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来源:之了课堂
2025-11-27 16:16:34

在企业财务核算与经营决策中,非付现成本是重要概念,它虽不直接涉及现金流出,却对利润计算、纳税筹划影响深远。那么,非付现成本包括哪些?非付现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本文,之了君就带大家详细了解!

非付现成本包括哪些?非付现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非付现成本包括哪些?

非付现成本的本质是“前期已投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后期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分期计入损益的费用”,或“未实际支付但按规则确认的成本”,不会导致当期现金减少。

常见类型有:

1.折旧:固定资产(如设备、厂房)在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的价值,比如设备原价100万,使用10年,每年折旧10万,这10万就是非付现成本。

2.摊销: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长期待摊费用(如开办费)的分期摊销金额,比如专利成本50万,使用5年,每年摊销10万。

3.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如存货、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时确认的损失,仅账面计提,无实际现金流出。

4.预提费用(部分):如预提的借款利息(未实际支付前),虽计入财务费用,但未付现,属于非付现成本。

二、非付现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非付现成本没有统一的“通用计算公式”,核心是按具体成本类型(折旧、摊销等)分别计算后汇总,汇总公式为:非付现成本总额=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未支付的预提费用。

各具体类型核心计算公式如下:

1.折旧(固定资产)

年限平均法(最常用):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

工作量法: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期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价-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2÷预计使用寿命(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原价-净残值)×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2.摊销(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摊销额=(无形资产成本-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无残值的直接用成本÷使用年限)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摊销额=长期待摊费用总额÷受益期限(如开办费按不低于3年摊销)

3.资产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注:需按准则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并非定期计提。

4.未支付的预提费用(如预提利息)

预提利息费用=借款本金×年利率×当期计息期间(如月利息=本金×年利率÷12)

综上,非付现成本涵盖折旧、摊销、减值损失等类型,各类型计算公式需结合资产特性与核算方法确定。准确核算非付现成本,能帮助企业精准反映经营成果,为财务规划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实操问答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