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为啥在借方?会计分录与原理详解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7-30 17:26:11

在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清理是企业常见的业务之一。当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处置固定资产时,可能会产生清理损失。许多会计新手在处理这类业务时,常常对“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为啥在借方”感到困惑。那么接下来之了君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固定资产清理损失的会计分录及其背后的财务原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为啥在借方?会计分录与原理详解

推荐阅读固定资产的不定项中,固定资产清理是不是意味着出售了

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为啥在借方?会计分录与原理详解

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在借方,是因为损失类科目在借方表示增加,反映了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固定资产清理是指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中,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该科目用于记录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变价收入等。

以下是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流程

(一)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当企业决定处置固定资产时,首先需要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金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有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原值)

(二)支付清理费用

在清理固定资产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发生一些清理费用,如运输费、人工费等。这些费用需要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清理费用金额)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三)收到变价收入

如果固定资产处置后有变价收入,如出售固定资产所得的款项,需要将这部分收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变价收入金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变价收入金额)

(四)计算清理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需要计算清理损益。如果清理收入小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清理费用,就会产生清理损失;反之,则为清理收益。

1. 固定资产清理损失

如果清理收入小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清理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清理损失金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清理损失金额)

2. 固定资产清理收益

如果清理收入大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清理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清理收益金额)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清理收益金额)

为什么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在借方?

在会计核算中,损失类科目通常在借方表示增加,收益类科目在贷方表示增加。这是因为在会计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中,损失会减少所有者权益,而收益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当企业发生固定资产清理损失时,需要在借方记录损失金额,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下是会计分录示例:

假设某企业报废一台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0元,已计提折旧80,000元,无减值准备。报废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2,000元,无变价收入。会计分录如下: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0元

       累计折旧 80,000元

       贷:固定资产 100,000元

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元

       贷:银行存款 2,000元

计算清理损失: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20,000元

清理费用 = 2,000元

清理损失 = 20,000 + 2,000 = 22,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22,000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22,000元

以上就是关于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为啥在借方\会计分录与原理详解的分享,可供大家阅读。如果大家对于固定资产清理损失还有疑问,或想要针对性学习提升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来之了课堂咨询和学习,有专业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实操问答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