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容忍错报怎么计算?可容忍错报与明显微小错报如何区分应用
可容忍错报是审计中针对特定交易或账户设定的最大可接受错报金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那么,大家是否清楚,可容忍错报怎么计算?可容忍错报与明显微小错报如何区分应用?接下来,之了君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有关的信息。

一、可容忍错报怎么计算?
核心公式为: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其中可容忍错报通常设定为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一般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在审计抽样中,可容忍错报用于确定样本规模,具体步骤如下:
基本公式: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保证系数取决于风险水平,如误受风险为10%时通常为1.5-2.0)。
示例:若总体账面金额为8000万元,可容忍错报设为500万元,保证系数为2,则样本规模=(8000÷500)×2=32个。
复杂公式:当预计总体错报不为零时,公式调整为:样本规模=(总体账面价值×风险系数)÷(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错报×扩张系数)。
二、可容忍错报与明显微小错报如何区分应用?
可容忍错报与明显微小错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审计处理方式上:
1、影响范围
可容忍错报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需通过调整确保公允反映。
明显微小错报虽影响较小,但无需纳入未更正错报汇总。
2、处理方式
超过可容忍错报需累积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更正。
明显微小错报直接忽略,不纳入审计结论。
3、设定目的
可容忍错报是审计抽样的依据之一,用于确定样本规模。
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用于简化审计程序,提高效率。
可容忍错报的计算以及可容忍错报与明显微小错报区分应用方面的一些信息,之了君已经给大家初步整理汇总完毕了。关于这方面的配套知识点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并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持续到之了课堂来学习。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