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1-20 11:37:2319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老师好 为什么题目最后说 甲公司应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为什么是代扣代缴 而不是甲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这是因为这笔股息的纳税主体不是甲公司,而是境外的乙公司。 甲公司是向境外乙公司分配股息,乙公司作为这笔股息的“取得方”,需要缴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而甲公司作为支付股息的一方,有义务帮乙公司把这笔税款扣下来,再交给税务局——这个“帮忙扣税再代缴”的行为就叫代扣代缴。 简单说:钱是乙公司赚的,税本来该乙公司交,但甲公司在给钱的时候先把税扣下来帮着交,所以是甲公司“代扣代缴”,而不是甲公司自己要交这笔税。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0 11:58 28次浏览 老师您好 请问 这道题选啥 能给我详细的解释一下吗?谢谢您。 - 支付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3万元 → 属于销售费用 ​ - 代垫销售商品运杂费 2万元 → 计入应收账款,不属于销售费用 ​ - 结转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5万元 → 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不属于销售费用 ​ - 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1万元 → 属于销售费用 ​ - 支付诉讼费 8万元 → 计入管理费用,不属于销售费用   计算销售费用金额: 3 + 1 = 4 所以该企业11月份应记入“销售费用”科目的金额为 4万元,对应选项B。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0 11:38 17次浏览 这个自建厂房,领用工程物资的时候,一般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领用了,这个分录记是借在建工程500000贷工程物资500000,我就是疑惑实际当中需要按照领料的毕列来算领用金额,还是真的想这个题一样,反正是用来建这个厂房的就直接一次性全部领用 同学您好~ 1. 教材里的分录是教学简化处理——案例特意假设“这批工程物资是专门给这个厂房买的,而且一次性全用到工程里了”,这么做是为了让咱们先把“工程物资转在建工程”的分录逻辑搞明白~ 2. 实际工作里不是这样的!实际盖厂房是分批领料的,每次领多少,就得拿“领料单”当依据,领多少就记多少的“在建工程”,绝对不能一次性全记哈。 为啥要这么分?因为会计上有明确规定(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得按“实际真正用掉、花出去的支出”来算)——实际没领的物资还在仓库里,不能提前算到工程成本里~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0 11:36 54次浏览 不知道为什么,每过几天来做这道题,都会做错 这其实是因为你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几个关键条件有点混淆,没把边界和分类记准 选项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不是限制的;只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差了“完全”两个字就完全不同啦。 ​选项C:法律里的“不满8周岁”≠“8周岁以下”,比如刚好8周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个年龄边界很容易记混。 而A(年满18周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D(16周岁以上靠自己劳动生活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完全符合规定的。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0 11:33 23次浏览 老师您好 请问 图片中的题目 我做对了吗? 第 6 题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使用的科目是C. 事业支出。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0 11:32 21次浏览 为什么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是借记应收股利,而宣告发放利息是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啊 现金股利是“额外分红”,产生一项独立的收款权(应收股利);而债券利息是“固有收益”,是资产本身价值的累积(计入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针对股票):对方公司宣告分红,你才获得一个新的、独立的收款权利,所以需要单独记录为“应收股利”。 应计利息(针对债券):只要时间在流逝,你就在持续赚取利息,这部分利息是你持有资产价值的自然增长,所以直接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20 11:30 18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这些公式要把它纯背下来吗 刚接触会计需要先记忆下来,到后期学到各类科目的具体计量时,这个公式就会充分理解了,如果您刚开始学,建议先强化记忆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18 16:56 62次浏览 精华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第一年从7月开始计提折旧,为什么下面解析那里,算出第一年折旧额不除以2呢? 这是因为解析里的计算已经默认按“年度”而非“自然月度”来计算折旧(也就是“会计年度折旧”,从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作为第一个折旧年度、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作为第二个折旧年度),所以不需要额外除以2。 1. 生产线2020年6月30日达到可使用状态,第一个折旧年度是2020.7–2021.6,折旧额=200×2/5=80万元(覆盖完整12个月); 2. 第二个折旧年度是2021.7–2022.6,折旧额=(200-80)×2/5=48万元(同样覆盖完整12个月); 3. 到2022年6月30日(更新改造时点),累计折旧=80+48=128万元,账面价值=200-128=72万元,和解析结果一致。 这种按“折旧年度”计算的方式,会直接用完整年度的折旧额,所以不需要拆分半年。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18 17:02 49次浏览 精华 那其他选项可以说一下对于是什么吗 A. 坚持诚信,守法奉公 → 对自己(自律) B. 坚持准则,守责敬业 → 对工作(履职) C. 坚持学习,守正创新 → 对未来(发展) D. 忠于职守,尽心尽力 是 B选项(履职要求) 的具体表现。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8 17:50 38次浏览 精华 老师,您能帮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吗?谢谢 在计算第二年的折旧额时,需要减去第一年折旧额的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在计算第二年折旧额时,​​不需要​​直接减去第一年的折旧额;年限平均法每年折旧额的计算基础都是(原值 -预计净残值),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总工作量​​,年数总和法每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包含了上一年折旧)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19 15:09 34次浏览 精华 关于按售价金额法核算有两个例题没有懂:按谢老师讲的公式,期末结存和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是一样的算法?都是按结存数量的占结存合计数量的比例再乘以进价合计数 但是老师又提到一定要看问什么再求什么?一个是期末结存售价实际成本,一个是本期销售售价实际成本 售价金额法的核心是“先算差价率,再用售价×(1-差价率)转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和本期销售只是“售价基数”不同: 1. 算差价率:(总差价)÷(总售价) 2. 实际成本 = 对应的售价 ×(1 - 差价率) 例题1(求“本期销售实际成本”) 总差价=期初差价+本期购入差价 总售价=期初售价+本期购入售价 算出差价率后,用本期销售收入(销售的售价)×(1-差价率)” 例题2(求“期末结存实际成本”) 先算“期末结存的售价”=期初+购入-销售的售价 再用“期末结存售价×(1-差价率)”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7 11:49 72次浏览 精华 为什么D是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什么 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类: 单位内部监督:由单位自身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选项 B 属于此类)。 国家监督:由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单位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选项 A “证券监管”、选项 C “财政部门监督” 属于此类)。 社会监督:由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工作实施的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是独立于企业和政府的社会中介机构,其通过审计业务(如财务报表审计),从社会第三方的角度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属于典型的社会监督(选项 D 符合)。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7 19:23 42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