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1-19 11:49:3018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资本公积就是超出实收资本的部分吧?老师,实收资本是不是注册资金的部分呢? 是的 实收资本就是股东实际投入公司的、在营业执照上登记的“本钱”。比如营业执照写注册资本100万,股东真的投了100万,这100万就是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就是股东投资时 “多给的钱”。 公司注册资本100万,有投资人愿意出150万来占这100万的份额。 其中的 100万 计入 实收资本。 多出来的 50万 就计入 资本公积。 实收资本 = 按注册资本份额投的钱 资本公积 = 股东投入的 超出份额 的那部分钱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9 11:57 89次浏览 老师好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分成: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公式里要减去各项扣除,包括企业所得税。 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这里没说要减去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的计算结果也在所得税费用之前。 为什么间接法没有减去所得税费用但是直接发就减去各项扣除中的所得税费用了 同学您好~ 1. 直接法问题纠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税款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直接法公式中“各项扣除”,仅指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不含企业所得税)、损失等支出,绝非包含企业所得税,这是误区。 2. 间接法无需扣所得税费用的原因:① 会计口径下,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未扣除企业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基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后,用于得出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的项目,并非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② 间接法的逻辑是“以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税会差异(调增/调减税法与会计口径不一致的项目)”,最终得出税法认可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所得税费用本身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后的结果,而非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前提,因此无需也不能在间接法中扣除。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19 11:56 32次浏览 45.2不应该是折扣后的收入吗? 45.2应该是折扣前的金额,不是折扣后的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9 11:52 36次浏览 老师为什么这里要减去一百再乘 这里直接减100*比例,表示损耗部分金额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9 11:50 18次浏览 应收票据对金额有什么限制,多少金额才能开应收票据,开应收票据收利息多少 纸质商业汇票:通常每张票面金额最高为1 亿元(电子商业汇票最大限额为10 亿元)。此外,商业汇票的金额起点没有全国统一的强制标准,一般实务中常见的金额起点为5 万元,但具体可根据交易双方协商和金融机构要求确定。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19 11:49 20次浏览 图一我怎么看不懂什么意思啊,可以解释一下吗 图二我只记得马老师讲是电子普票可以,不过未注明旅客信息也可以吗?感觉不注明信息就抵扣好离谱 同学您好~ 图一的问题咱们这样理解分析: 进项税是用来抵“应税项目(要交税的收入)”的税,而免税项目本身不用交税,所以它对应的进项税不能抵。 这题里原材料既用在免税产品、又用在应税产品,没法分开算各自用了多少,就得按“销售额比例”来分: 1. 先算总销售额:免税销售额(100万)+应税销售额(200万)=300万; 2. 算免税项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100÷300≈1/3; 3. 所以“不能抵扣的进项税”=总进项税(13万)×这个比例≈4.33万; 4. 能抵扣的进项税=总进项税 - 不能抵扣的部分:13-4.33=8.67万。 图二的疑问特别正常~刚开始接触都觉得有点“不合理”~ 但政策对不同凭证的要求不一样: 对于“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只要是合规发票(能查验、属于本企业业务),哪怕没注明旅客身份信息,也能抵扣进项税; 但航空行程单、铁路车票、水路客票这些凭证,必须注明旅客身份信息,才能作为抵扣凭证。 所以A选项(未注明身份的增值税电子普票)是可以抵扣的,这是不同凭证的特殊规定~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19 11:49 20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关于按售价金额法核算有两个例题没有懂:按谢老师讲的公式,期末结存和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是一样的算法?都是按结存数量的占结存合计数量的比例再乘以进价合计数 但是老师又提到一定要看问什么再求什么?一个是期末结存售价实际成本,一个是本期销售售价实际成本 售价金额法的核心是“先算差价率,再用售价×(1-差价率)转实际成本”,期末结存和本期销售只是“售价基数”不同: 1. 算差价率:(总差价)÷(总售价) 2. 实际成本 = 对应的售价 ×(1 - 差价率) 例题1(求“本期销售实际成本”) 总差价=期初差价+本期购入差价 总售价=期初售价+本期购入售价 算出差价率后,用本期销售收入(销售的售价)×(1-差价率)” 例题2(求“期末结存实际成本”) 先算“期末结存的售价”=期初+购入-销售的售价 再用“期末结存售价×(1-差价率)”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7 11:49 55次浏览 精华 为什么D是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什么 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类: 单位内部监督:由单位自身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选项 B 属于此类)。 国家监督:由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单位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选项 A “证券监管”、选项 C “财政部门监督” 属于此类)。 社会监督:由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工作实施的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是独立于企业和政府的社会中介机构,其通过审计业务(如财务报表审计),从社会第三方的角度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属于典型的社会监督(选项 D 符合)。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7 19:23 37次浏览 精华 老师,A选项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可以讲解一下吗?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这句话描述的不是“重置成本”,而是“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的核心是“现在重新买要花多少钱”,而选项A说的是“当初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对价的公允价值)”,这是历史成本的计量逻辑,所以A的表述不符合重置成本的定义。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7 20:57 29次浏览 精华 支付的那个交易费用是在取得是支付的,借记投资收益,不是在处置环节发生的投资收益,所以这个题需要选择D选项,不考虑取得时发生的投资收益,是这样想的吧 这个题如果问,总的投资收益就应该选B是吗 题目问 “处置时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选 D(300); 若问 “总的投资收益”,选 B(290)。 你的理解是对的: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只看 “处置价款 - 处置时的账面价值”,不考虑初始交易费用(因为交易费用是取得时的损益,不属于处置环节);而总的投资收益需要考虑所有环节的损益(包括初始交易费用)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17 16:45 28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请问职工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都是在发工资的时候,由企业代扣代缴吧!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设定提存计划、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可以设一个二级明细科目设定提存计划吗? 职工个人承担的 “三险一金”(通常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确实是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扣代缴,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承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实发工资)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18 09:43 25次浏览 精华 老师 可以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吗 关于其他货币资金的 不太理解 同学您好~ 咱们这样理解一下啊,如果仍有疑问,请继续追问啊~ “其他货币资金”其实就是咱们企业的钱,但不是存在普通银行账户里“随取随用的活期存款”,而是专门存起来、只能干特定事儿的“专用钱”,所以得单独算一类。 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 1. 比如咱们公司要去外地买原材料,怕带现金不安全,就去银行办了张“银行汇票”——你可以把它当成“企业专属的定额支付卡”。办这张汇票时,得先从公司普通银行账户(就是咱们学的“银行存款”)转一笔钱到银行专门给这张汇票开的账户里,这部分转出去的钱,就不算“银行存款”了,得记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里。等拿这张汇票给供应商付了款,这部分“专用钱”就花出去了。 2. 再比如公司办了张单位信用卡,专门用来付办公费(买打印纸、咖啡这些),办卡时先往卡里存的备用金,也不是普通银行存款,要记到“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里,刷卡消费后再从这个科目里扣钱。 也就是说:它是企业的钱,但不是“随便花的活期存款”,是专门存起来干特定事的钱,所以单独叫“其他货币资金”~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15 18:28 117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