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分录是什么?计划成本适用范围有哪些
在企业材料核算中,计划成本法是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之一,它通过预先制定材料计划成本,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单独核算,能更清晰地反映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那么,结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分录是什么?计划成本适用范围有哪些?本文,之了君就带大家了解!

一、结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的分录是什么?
结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的分录需分“购入材料”和“结转差异”两步进行,核心是通过“材料采购”核算实际成本,“原材料”核算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核算两者差额,具体分录如下:
1.购入材料并验收入库时
无论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是否一致,均先按实际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按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实际支付或应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例如,企业购入甲材料一批,实际采购成本19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247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分录为:借:材料采购——甲材料19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470;贷:银行存款21470。
2.结转入库计划成本及差异
按甲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甲材料”,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若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甲材料”;若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超支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甲材料”,同时贷记“材料采购——甲材料”(实际成本)。假设甲材料计划成本为20000元,实际成本19000元(节约差异1000元),分录为:借:原材料——甲材料20000;贷:材料采购——甲材料19000;材料成本差异——甲材料1000。若实际成本为21000元(超支差异1000元),则分录为:借:原材料——甲材料20000;材料成本差异——甲材料1000;贷:材料采购——甲材料21000。
二、计划成本适用范围有哪些?
计划成本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其适用场景需结合企业材料管理特点和核算需求判断,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材料种类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机械制造、电子生产等工业企业,这类企业需采购大量原材料、零部件,且收发次数频繁。采用计划成本法,可简化日常核算流程,无需每次收发都按实际成本计算,只需定期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大幅提升核算效率。
2.需加强成本控制与考核的企业:计划成本是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成本,通过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管理层能清晰了解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成效。例如商贸批发企业,通过分析材料成本差异,可考核采购人员的议价能力,推动采购成本优化,因此这类注重成本管控与部门考核的企业更适合采用计划成本法。
3.需注意,材料品种单一、收发量小,或材料实际价格波动频繁且难以制定合理计划成本的企业:如小型零售企业、以定制化材料为主的企业,不建议采用计划成本法,否则可能因差异过大或核算繁琐失去方法优势。
总之,结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的分录需严格遵循“先核实际、再转计划、最后算差异”的逻辑,确保成本核算准确;同时,计划成本法更适合材料种类多、收发频繁且需强化成本管控的企业。企业在选择核算方法时,需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充分发挥计划成本法在简化核算、优化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