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收入和工资的区别是什么?怎么交税
在企业用工和个人收入中,劳务收入与工资是两种常见的形式。尽管都属于个人所得,但二者在法律关系、税务处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那么,劳务收入和工资的区别是什么?怎么交税?接下来让之了君带领大家了解。
一、劳务收入和工资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十九条规定: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
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二、劳务收入和工资怎么交税?
1、劳务收入交税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20%计算。即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
●应纳税额计算: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至40%的超额累进预扣率,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汇算清缴: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
2、工资交税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应纳税额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汇算清缴: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需要进行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多退少补。
以上就是关于“劳务收入和工资的区别是什么?怎么交税?”的全部内容。财务人员需加强政策学习,确保合规操作,避免因混淆两者导致的税务风险。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