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组合题]甲公司是一家生产保健器材的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传统产品单位售价为 100 元,新型产品的单位售价为 120 元。公司只有一条生产线,按照客户订单要求分批组织生产。公司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有关资料如下:(1)作业中心:甲公司建立了四个作业中心,直接人工成本全部分配至各个作业成本库。有关说明如下:①生产准备作业:包括设备调整和材料发放,属于批次级作业,公司以产品投产的批次数作为作业动因。②机器加工作业:属于单位级作业,由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设备折旧在成本库中所占比重较大,公司使用机器工时作为作业动因。③产品组装作业:属于单位级作业,由于耗用人工工时较多,公司使用人工工时作为作业动因。④质量检验作业:传统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都已稳定,公司以检验时间作为作业动因。(2)甲公司的长期资源是与机器加工作业相关的机器设备和厂房。机器加工作业每月可提供的加工工时为 580 小时,属于约束资源。传统产品与新型产品的单位加工工时均为 1 小时。(3)公司 2 月实际生产情况:公司 2 月投产传统产品 500 件,新型产品 150 件,月初无在产品。传统产品发生直接材料成本 16 050 元,新型产品发生直接材料成本 4 800 元。直接材料成本和生产准备成本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机器加工和产品组装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月末传统产品有 200 件在产品,均处于机器加工阶段,完工率50%;新型产品有 100 件在产品,均处于产品组装阶段,完工率 50%。公司采用加权平均约当产量法在月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配成本费用。(4)2 月实际作业量和作业成本发生额如表 24 所示。(5)甲公司 3 月预测销售情况:预计长期合同销售量为 500 件,其中传统产品 390 件,新型产品 110 件;预计临时订单最大销售量为 102 件,其中传统产品 62 件,新型产品 40 件。
[要求1]

编制甲公司 2 月作业成本分配表。(结果填入表 25 中,不用列示计算过程。)

[要求2]

采用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编制 2 月甲公司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结果填入表 26 和表 27 中。)


[要求3]

假设除与机器加工作业相关的机器设备是约束资源外,其他资源都可按需随时取得,并且甲公司可与客户协商减少部分临时订单的供应数量。计算在满足长期合同的情况下,为使甲公司利润最大化,可接受的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的临时订货数量。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甲公司 2 月作业成本分配如表 15 所示。

[要求2]
答案解析:

2 月甲公司传统产品、新型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 16、表 17 所示。

[要求3]
答案解析:

长期合同所需机器加工工时= 390×1 + 110×1 = 500(小时)

可用于临时订单的机器加工工时= 580 - 500 = 80(小时)

传统产品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00 - 62.4)÷1 = 37.6(元 / 小时)

新型产品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20 - 73.5)÷1 = 46.5(元 / 小时)

由于新型产品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大于传统产品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所以优先考虑生产新型产品。

新型产品的临时订单生产数量= 40(件)

传统产品的临时订单生产数量=(80 - 40×1)÷1 = 40(件)

甲公司可接受的临时订货数量为传统产品 40 件,新型产品 40 件。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跨章节练习 奇兵制胜(制胜好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组合题]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上市企业,生产经营无季节性。股东使用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对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进行评价,主要的管理用财务报表数据如表 1 所示。

已知 2023 年和 2024 年的无风险利率均为 4%,平均风险股票的报酬率均为12%。2023 年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 16%。股东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权益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每年根据资本结构(净负债 / 股东权益)调整 β系数。

甲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为简化计算,计算相关财务指标时,涉及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均使用其各年年末数据。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2023 年的权益净利率= 1 920÷12 000×100% = 16%

2024 年的权益净利率= 2 225÷12 500×100% = 17.8%

2024 年的权益净利率高于 2023 年,甲公司 2024 年完成业绩目标。

[要求2]
答案解析:

由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净财务杠杆”可知,其驱动因素为: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其计算如表 1 所示。

[要求3]
答案解析:

甲公司 2023 年年末、2024 年年末的易变现率的计算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可知:由于甲公司生产经营无季节性,年末水平可以代表全年水平,甲公司 2023 年易变现率等于 1,采用的是适中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2024 年易变现率< 1,采用的是激进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由适中型转变为激进型,短期借款在全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加大,税后利息率下降,公司收益提高,风险相应加大。

[要求4]
答案解析:

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无风险利率+平均市场风险溢价 ×β 权益

2023 年的 β 权益=(16% - 4%)÷(12% - 4%)= 1.5

β 资产= 1.5÷[1 +(1 - 25%)×(8 000÷12 000)]= 1

2024 年的 β 权益= 1×[1 +(1 - 25%)×(12 500÷12 500)]= 1.75

2024 年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2024 年的权益资本成本= 4% + 1.75×(12% - 4%)= 18%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组合题]

(2015)甲公司是一家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手机产品(以下简称“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下:

(1)如果可行,该项目拟在 2016 年年初投产,预计该智能产品 3 年后(即2018 年年末)停产。即项目预期持续 3 年。智能产品单位售价 3 000 元,2016年销售 10 万部,销量以后每年按 10% 增长,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 2 000 元,每年付现固定制造费用 400 万元,每年付现销售和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10%。

(2)为生产该智能产品,需添置一条生产线,预计购置成本 12 000 万元。该生产线可在 2015 年年末前安装完毕。按税法规定,该生产线折旧年限 4 年,预计净残值率为 5%,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 2018 年年末该生产线变现价值为 2 400 万元。

(3)公司现有一闲置厂房对外出租,每年年末收取租金 80 万元,该厂房可用于生产该智能产品,因生产线安装期较短,安装期间租金不受影响。由于智能产品对当前产品的替代效应,当前产品 2016 年销量下降 1.5 万部,下降的销量以后按每年 10% 增长,2018 年年末智能产品停产,替代效应消失,2019 年产品销量恢复至智能产品投产前水平。当前产品的单位售价 1 6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 200 元。

(4)营运资本为销售收入的 20%,智能产品项目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减少的当前产品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收回,智能产品项目结束时重新投入。

(5)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 9%,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假设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发生在 2015 年年末,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以后各年年末。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项目的初始现金净流量(2015 年年末增量现金净流量)、2016—2018 年的增量现金净流量及项目的净现值、动态回收期如表 9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2015 年年末垫支的营运资本=(22 500 - 1 800)÷(1 - 25%)×20% = 5 520(万元)

2016 年年末垫支的营运资本=(24 750 - 1 980)÷(1 - 25%)×20% - 5 520 = 552(万元)

或者:2016 年垫支的营运资本= 5 520×10% = 552(万元)

2017 年年末垫支的营运资本=(27 225 - 2 178)÷(1 - 25%)×20% - 5 520 - 552 = 607.2(万元)

2018 年年末营运资本收回= 5 520 + 552 + 607.2 = 6 679.2(万元)

动态回收期= 2 +(17 520 - 4 220.5 - 4 229.8)÷11 970.8 = 2.76(年)

项目的净现值大于 0、动态回收期小于 3 年,所以项目可行。

[要求2]
答案解析:

①假设使得净现值为 0 的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增加量为 Y 元,则:

2 901.1 -[10Y×(1 - 25%)×0.917 4 + 10Y×(1 + 10%)×(1 - 25%)×0.841 7 + 10Y×(1 + 10%)2×(1 - 25%)×0.772 2]= 0

解得:Y = 139.26(元)

智能产品的最大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139.26 + 2 000 = 2 139.26(元)

②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 5% 时:

净现值的减少金额= 15 000×5%×0.917 4 + 16 500×5%×0.841 7 + 18 150×5%×0.772 2

        = 2 083.22(万元)

净现值变动百分比= -2 083.22÷2 901.1 = -71.81%

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 -71.81%÷5% = -14.36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组合题]

(2017)甲公司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 A、B、C 三种型号机器人,最近几年该行业市场需求变化较大,公司正进行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

(1)预计 2018 年 A 型机器人销量 1 500 台,单位售价 24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 14 万元;B 型机器人销量 1 000 台,单位售价 18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 10 万元;C 型机器人销量 2 500 台,单位售价 16 万元,单位变动成本 10 万元。固定成本总额 10 200 万元。

(2)A、B、C 三种型号机器人都需要通过同一台关键设备加工,该设备是公司的约束资源,该设备总的加工能力为 5 000 小时,A、B、C 三种型号机器人利用该设备进行加工的时间分别为 1 小时、2 小时和 1 小时。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A 型机器人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24 - 14)÷1 = 10(万元 / 小时)

B 型机器人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8 - 10)÷2 = 4(万元 / 小时)

C 型机器人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16 - 10)÷1 = 6(万元 / 小时)

应根据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的大小来安排生产顺序,生产顺序为:A 型机器人、C 型机器人、B 型机器人。

A 型机器人生产量= 1 500(台)

C 型机器人生产量= 2 500(台)

B 型机器人生产量=(5 000 - 1 500×1 - 2 500×1)÷2 = 500(台)

边际贡献总额= 1 500×(24 - 14)+ 2 500×(16 - 10)+ 500×(18 - 10)       

= 34 000(万元)

营业利润总计= 34 000 - 10 200 = 23 800(万元)

[要求2]
答案解析:

营业收入总额= 1 500×24 + 2 500×16 + 500×18 = 85 000(万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4 000÷85 000×100% = 40%

保本销售总额= 10 200÷40% = 25 500(万元)

A 型机器人的保本销售额= 25 500×1 500×24÷85 000 = 10 800(万元)

A 型机器人的保本销售量= 10 800÷24 = 450(台)

A 型机器人的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450÷1 500×100% = 30%

[要求3]
答案解析:

假设 A 型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 P 万元,则:

(P - 14)×5 000 - 11 200 = 23 800

解得:P = 21(万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①单价增长 10%:

增加的营业利润= 21×10%×5 000 = 10 5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10 500÷23 800×100% = 44.12%

单价的敏感系数= 44.12%÷10% = 4.41

②单位变动成本增长 10%:

增加的营业利润= -14×10%×5 000 = -7 0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7 000÷23 800×100% = -29.41%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29.41%÷10% = -2.94

③销量增长 10%:

增加的营业利润=(21 - 14)×5 000×10% = 3 5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3 500÷23 800×100% = 14.71%

销量的敏感系数= 14.71%÷10% = 1.47

④固定成本增长 10%:

减少的营业利润= -11 200×10% = -1 12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 -1 120÷23 800×100% = -4.71%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4.71%÷10% = -0.47

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于 1 的因素属于敏感因素,所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属于敏感因素。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组合题]

(2023)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 A 产品。根据客户要求,公司也承接将 A 产品继续加工成 B 产品的订单。A 产品市场售价 210 元 / 件,B 产品市场售价 350 元 / 件。

公司设有两个分部,第一分部生产 A 产品,按品种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A 产品完工后,转入产成品库,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销货成本。

第二分部根据客户订单将 A 产品继续加工成 B 产品,一件 B 产品消耗一件 A产品,按订单法计算成本。第二分部可从产成品库领用 A 产品,也可以外购。A 产品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其他直接材料于本车间加工程度达 50% 时一次性投入。A 产品和其他直接材料按订单分别领用,可直接计入订单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按机器工时分配,计入订单成本。

甲公司为了激励第一、二分部对企业利润作出贡献,将其分别设定为“利润中心”。为评价各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第二分部领用 A 产品按内部转移价格200 元 / 件计价。

2023 年 7 月相关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数据如表 18 所示。

(2)A 产品月初在产品 15 000 件,平均加工程度 40%;本月投产 81 000 件,完工 80 000 件;月末在产品 16 000 件,平均加工程度 50%。订单 #601B 月初在产品 10 000 件,平均加工程度 55%,月末全部完工;订单 #701B 本月投产8 000 件,领用 A 产品 8 000 件,本月全部完工;订单 #702B 本月投产 12 000件,领用 A 产品 12 000 件,月末均未完工,平均加工程度 30%。

(3)本月生产费用如表 19 所示。

(4)本月第二分部工时与间接生产费用如表 20 所示。

(5)本月第一分部对外销售 A 产品 62 000 件,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 20 000件。A 产品完工产品月初库存 10 000 件,成本 1 500 000 元。第一分部对外销售 A 产品,每件销售佣金提成 17.3 元。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第一分部 A 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如表 14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直接材料的成本分配:

直接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故:

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0(件)

本月投产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80 000 - 15 000 = 65 000(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6 000(件)

分配率= 6 520 500÷(0 + 65 000 + 16 000)= 80.5(元 / 件)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本月发生的成本       

= 1 207 500 + 65 000×80.5 = 6 440 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16 000×80.5 = 1 288 000(元)

直接人工成本的成本分配:

直接人工成本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故:

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 15 000×(1 - 40%)= 9 000(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6 000×50% = 8 000(件)

分配率= 3 444 000÷(9 000 + 65 000 + 8 000)= 42(元 / 件)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本月发生的成本       

= 252 000 +(9 000 + 65 000)×42 = 3 360 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8 000×42 = 336 000(元)

【提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计算与直接人工类似。

[要求2]
答案解析: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246 400÷17 600 = 14(元 / 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258 720÷17 600 = 14.7(元 / 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346 500÷9 000 = 38.5(元 / 小时)

B 产品订单 #601 总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 2 536 470 + 4 900×14 + 4 900×14.7 +2 600×38.5 = 2 777 200(元)

B 产品订单 #601 单位成本= 2 777 200÷10 000 = 277.72(元 / 件)

B 产品订单 #701 总成本= A 产品成本+其他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8 000×200 + 196 000 + 8 800×14 + 8 800×14.7 + 4 400×38.5 = 2 217 960(元)

B 产品订单 #701 单位成本= 2 217 960÷8 000 = 277.25(元 / 件)

[要求3]
答案解析:

第一分部营业利润= 62 000×(210 - 17.3)+ 20 000×200 - 1 500 000 -(62 000 +20 000 - 10 000)×155 = 3 287 400(元)

第二分部营业利润=(10 000 + 8 000)×350 - 2 777 200 - 2 217 960 = 1 304 840(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第一分部可接受最低内部转移定价= 210 - 17.3 = 192.7(元 / 件)

第二分部可接受最高价=市场价格= 210(元 / 件)

两个分部都可以接受的 A 产品内部转移定价金额的合理区间为 192.7 ~ 210 元。200 元 / 件介于该区间内,该定价是合理的。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2022)甲公司经理 2022 年年末收到下属各工厂报送的会计报表,当看到 A工厂报表数据时,颇感困惑:A 工厂产销 X 零件,2021 年销售不景气,产品库存大量积压;2022 年 A 工厂努力开拓市场,销量大增,库存减少,但 2022年利润却比 2021 年下降。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

(1)A 工厂 2021 年和 2022 年利润表如表 22 所示。

(2)A 工厂 2021 年和 2022 年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如表 23 所示。

(3)A 工厂 X 零件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2021 年年初库存 X 零件与本年生产的 X 零件的单位产品成本相同。X 零件的单位售价 35 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10 元,其中,直接材料 7 元,直接人工 2 元,变动制造费用 1 元。销售和管理费用均为固定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按照当年产量平均分配。

资料二:

甲公司下属 B 工厂可以使用 A 工厂生产的 X 零件作为其产品组件。往年 B 工厂是以单价 33 元从外部供应商处采购 10 000 件 X 零件。从 2023 年开始,B工厂拟从 A 工厂购买 X 零件。假设 A 工厂生产的 X 零件在外部市场供不应求,如果在公司内部转移,每件可以节约 3 元包装材料费。

资料三:

甲公司下属 C 工厂收到大客户的定制订单,该订单的生产需要使用 20 000 件Y 零件作为产品组件。A 工厂可以生产 Y 零件,但由于工艺复杂,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 20 元,同时 A 工厂需要将 X 零件的正常订单缩减 30 000 件(可拆单)。如果 A 工厂的内部转移价格较低,C 工厂将优先考虑从 A 工厂购买 Y零件。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① 2021 年:

53 000×(10 +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 1 272 000

解得: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 14(元)

2021 年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 ×2021 年产量= 14×72 000 = 1 008 000(元)

【提示】根据 2021 年年初库存 X 零件与本年生产的 X 零件的单位产品成本相同可知,2021 年年初库存 X 零件与 2021 年生产的 X 零件的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相同。

② 2022 年:

2022 年年初存货成本=(14 + 10)×35 000 = 840 000(元)

2 016 000 - 840 000 =(10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74 200 - 35 000)

解得: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20(元)

2022 年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20×50 400 = 1 008 000(元)

[要求2]
答案解析:

① 2021 年:

变动成本法下税前营业利润= 1 855 000 - 1 008 000 - 85 000 - 53 000×10 = 232 000(元)

差异=完全成本法下税前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税前营业利润   

= 498 000 - 232 000 = 266 000(元)

差 异 形 成 的 原 因: 在 完 全 成 本 法 下,2021 年年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为 490 000(35 000×14)元,2021 年年初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为 224 000(16 000×14)元,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比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多 266 000(490 000 - 224 000)元,因此采用完全成本法的税前营业利润比采用变动成本法的税前营业利润高 266 000 元。

② 2022 年:

变动成本法下税前营业利润= 2 597 000 - 1 008 000 - 85 000 - 74 200×10 = 762 000(元)

差异=完全成本法下税前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税前营业利润   

= 496 000 - 762 000 =- 266 000(元)

差异形成的原因:在完全成本法下,2022 年年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为 224 000(11 200×20)元,2022 年年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为 490 000(35 000×14)元,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比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少 266 000(490 000 - 224 000)元,因此采用完全成本法的税前营业

利润比采用变动成本法的税前营业利润低 266 000 元。

[要求3]
答案解析:

理由:

①变动成本法消除了在完全成本法下可通过调节生产和库存来调节利润的问题。

②可以使企业内部管理者更加注重销售,重视市场。

③便于公司分清各部门经济责任,进行更为合理的内部业绩评价。

④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为企业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和作出正确决策服务。

⑤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

⑥可以简化成本计算,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要求4]
答案解析:由于 A 工厂生产的 X 零件在外部市场供不应求,所以内部转移价格至少应按照市场价格 35元 / 件确定,又因为每件可以节约 3 元包装材料费,所以:A 工厂向 B 工厂出售 X 零件可接受的最低内部转移价格= 35 - 3 = 32(元 / 件)
[要求5]
答案解析:A 工厂向 C 工厂出售 Y 零件可接受的最低内部转移价格= 30 000×(35 - 10)÷20 000 +20 = 57.5(元 / 件)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