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公债发行方式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导发行方式是(    )。
  • A.直接发行方式
  • B.承购包销方式
  • C.公募招标方式
  • D.连续发行方式
本题来源:2025年《财政税收》模考一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债的发行。

公募招标方式,即通过金融市场公开招标、投标确定发行条件。招标、投标方式通过市场机制确定发行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导发行方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定价。

在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燃气、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普遍采用的定价方法是二部定价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原则概述。

税收原则是政府制定税收制度、执行税收职能时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规则,是税务管理应遵循的理论标准和准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税制建设中的反映,其核心是如何使税收关系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的要求,它体现了政府征税的基本思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欧茨提出并非所有公共物品和服务都具有相似空间特征观点的著作是(    )。
  • A.《国富论》
  • B.《财政联邦主义》
  • C.《地方支出的纯理论》
  • D.《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与实践》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和服务理论。

欧茨在其1972年出版的经典名著《财政联邦主义》中提出,财政分权理论是以这样一个现实为基础的,即并非所有公共物品和服务都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可以使整个国家受益,而另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只能使某一地区受益。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当社会的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的总供给时,为尽快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应当采取的政策组合是(    )。
  • A.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B.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 C.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D.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当社会的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的总供给时,就应采取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因此应采用“双紧”政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企业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房屋、建筑物除外),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本题中设备购置价为600万元,不得税前一次性扣除,可以选择同会计的处理,以计提折旧的方式税前扣除。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开始计提折旧。本题是2024年12月购入,于2025年1月起计提折旧。因此,2024年12月准予扣除的数额为0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减=500+(700-100-500)×50%=55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业务(4)的研发费用: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纳税调减=300×100%=300(万元)。

业务(4)的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1=(8 000+700)×5‰=43.5(万元),扣除限额2=80×60%=48(万元),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80-43.5=36.5(万元)。

业务(5)广告费:广告费扣除限额=(8 000+700)×15%=1 305(万元)<实际发生额1 50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 500-1 305=195(万元)。

业务(4)(5)合计纳税调减68.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按照100%加计扣除,因此残疾人工资纳税调减50万元。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额12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56=64(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400×8%=32(万元)<实际发生额33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3-32=1(万元)。

拨缴工会经费扣除限额=400×2%=8(万元)<实际发生额18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8=10(万元)。

业务(8)合计纳税调增=64+1+10-50=2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要求5]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研发设备600万元,从2024年1月起计算折旧扣除,2023年度不计算折旧扣除。

会计利润=8 000-5 100+700-100-800-1 800-200+150+180-130-200=700(万元)

业务(7):取得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纳税调减150万元。

业务(9):税收滞纳金和补缴高管个人所得税,不得在税前扣除。纳税调增=7+15=22(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700会计利润-550技术转让所得纳税调减-300研发费用纳税调减+36.5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195广告费纳税调增-150国债利息收入纳税调减-50残疾职工工资纳税调减+64职工福利费纳税调增+1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增+10工会经费纳税调增+22税收滞纳金和补缴高管个人所得税纳税调增=-21.5(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