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同一投资项目而言,下列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回报率都属于非贴现法指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两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不一定一致,同时它们的大小和考虑时间价值的净现值大小之间没有对应关系,选项D当选。

甲公司2023年度销售收入900万元,确定的信用条件为“2/10,1/20,n/30”,其中占销售收入50%的客户选择10天内付款,40%的客户选择10天后20天内付款,10%的客户选择20天后30天内付款。假设甲公司的变动成本率为60%,资本成本为10%,全年天数按360天计算,则甲公司2023年度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为( )万元。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全年销售额/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平均收现期=50%×10+40%×20+10%×30=16(天),应收账款机会成本=900/360×16×60%×10%=2.4(万元)。

关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加计摊销额的会计处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时,企业应当考虑的迹象包括( )。
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时,企业应当考虑下列迹象:
(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选项A);
(2)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选项B);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选项C);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选项D);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甲公司因市场销售火爆拟进行规模扩张,预计2024年拟引进一条生产线,有关资料如下:
(1)该套生产线总投资510万元,建设期1年,2024年年初投入110万元,2024年年末投入400万元。2024年年末新生产线投入使用,该套生产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折旧方法、年限和净残值与税法相同。
(2)该套生产线预计投产使用第1年流动资产需要额为25万元,流动负债需要额为5万元;预计投产使用第2年流动资产需要额为45万元,流动负债需要额为20万元;生产线使用期满后流动资金将全部收回。流动资金的投资在各使用年度的年初投入。
(3)该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每年将为公司新增销售收入320万元,每年付现成本为销售收入的40%。
(4)假设该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不考虑其他相关费用。
(5)相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表所示:
年份(n) | 1 | 2 | 3 | 4 | 5 | 6 |
(P/F,10%,n) | 0.9091 | 0.8264 | 0.7513 | 0.6830 | 0.6209 | 0.5646 |
(P/A,10%,n) | 0.9091 | 1.7355 | 2.4869 | 3.1699 | 3.7908 | 4.3553 |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投产后第一年流动资金需用额=25-5=20(万元),投产后第二年流动资金需要额=45-20=25(万元),因此投产后第二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25-20=5(万元)。
每年的折旧额=(510-10)/5=100(万元),每年的经营期现金流量=(320-320×40%)×(1-25%)+100×25%=169(万元),终结期的现金流量=收回的流动资金25+残值收入10=35(万元),2029年末的现金净流量=169+35=204(万元)。
投资回收期=4+(535-169×3)/169=4.17(年)。
净现值=[169×(P/A,10%,5)×(P/F,10%,1)+(25+10)×(P/F,10%,6)]-[110+(400+20)×(P/F,10%,1)+5×(P/F,10%,2)]=169×3.7908×0.9091+35×0.5646-(110+420×0.9091+5×0.8264)=106.2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