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兴建一栋厂房,预计工期18个月。相关资料如下:
(1)2023年1月1日,甲公司向银行专门借款4000万元, 期限为3年, 年利率为4%。除专门借款外,公司仅有一笔一般借款7200万元,于 2021年1月1日借入,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借款利息均于每年年末计提并于次年1月1日支付。甲公司将专门借款中未支出的部分全部存放银行,月利率为0.25%。
(2) 由于施工前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 厂房于2023年3月1日才开始动工兴建。
(3)有关工程支出情况如下:2023 年3月1 日,支出1700 万元;2023 年8 月1 日,支出3500 万元; 2024 年1 月1 日,支出1500 万元;2024年6月1日,支出3600万元。
(4)工程于2024年12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中,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工程于2023年9 月1 日至12月31日停工4个月。
其他资料: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资本化期间: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判断: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应当暂停资本化。
理由:因施工质量问题停工属于非正常中断,且停工时间连续超过了3个月(实际停工4个月),满足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故应当暂停资本化。
2023年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的总利息金额=4000×4%×6/12=80(万元)
2023年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未支出部分的利息收益=(4000-1700)×0.25%×5=28.75(万元)
2023年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金额=80-28.75=51.25(万元)
2023年占用一般借款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700+3500-4000)×1/12=100(万元)
2024年占用一般借款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700+3500+1500-4000)×12/12+3600×7/12=4800(万元)
2024年专门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4000×4%=160(万元)
2024年一般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4800×6%=288(万元)
2024年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160+288=448(万元)
甲公司2024年年末计提借款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448
财务费用144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4000×4%+7200×6%)592

甲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其外币交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甲公司在银行开设有欧元账户和美元账户,有关外币账户在2023年11月30日的余额如表所示:
甲公司2023年12月发生的外币交易或事项如下:
(1)5日,从国外A公司进口原材料一批,货款200000欧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欧元=8.50人民币元,按规定应交进口关税170000人民币元,应交进口增值税243100人民币元。货款尚未支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并取得海关完税凭证。
(2)8日,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股票20000股, 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当日即期汇率为1 美元=7.11人民币元, 款项已支付。
(3)20日,因增资扩股收到境外投资者投入的100000欧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欧元=8.24人民币元,其中,人民币800000人民币元作为注册资本入账。
(4)25日,向国外B公司出口销售商品一批(不考虑增值税),货款40000美元,取得无条件收款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10人民币元。
(5)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3.5美元。当日有关外币的即期汇率为1欧元=8.16人民币元;1美元=7.08人民币元。
借:原材料(200000×8.5+170000)18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43100
贷:应付账款——欧元(200000×8.5)1700000
银行存款——人民币(170000+243100)4131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20000×7.11)5688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68800
借:银行存款——欧元(100000×8.24)824000
贷:实收资本8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4000
借:应收账款——美元(40000×7.10)28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84000
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3.5×20000×7.08=495600(人民币元),公允价值变动金额=495600-568800=-73200(人民币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32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73200
12月31日,相关账户产生的汇兑差额计算如下:
①银行存款美元账户汇兑差额=(100000-4×20000)×7.08-(710000-568800)=400(人民币元)(汇兑收益)
②银行存款欧元账户期末余额=20000+100000=120000(欧元)
银行存款欧元账户汇兑差额=(20000+100000)×8.16-(170000+824000)=-14800(人民币元)(汇兑损失)
③应收账款美元账户汇兑差额=(15000+40000)×7.08-(106500+284000)=-1100(人民币元)(汇兑损失)
④应付账款欧元账户汇兑差额=(20000+200000)×8.16-(170000+1700000)=-74800(人民币元)(汇兑收益)
综上,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汇兑差额=400-14800-1100+74800=59300(人民币元)(汇兑收益)。

2023年,甲公司发生的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02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自非关联方处购买乙公司60%的股权,并取得对乙公司的控制权,甲公司对该项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核算。购买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6900万元,其中,股本4000万元,资本公积1000万元,盈余公积900万元,未分配利润1000万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原因为一批存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100万元。
资料二:2023年6月15日,甲公司将其生产的一台设备以1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该项设备的生产成本为110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乙公司将该设备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立即投入使用。该设备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资料三:至2023年12月31日,乙公司已将2023年1月1日库存的存货对外出售70%。
资料四:2023年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6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60万元,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200万元。
其他资料:本题不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商誉=5000-(6900+100)×60%=800(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6900+100)×40%=2800(万元)
借:存货100
贷:资本公积100
借:股本4000
资本公积(1000+100)1100
盈余公积900
未分配利润——年初1000
商誉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
少数股东权益(7000×40%)2800
乙公司账面净利润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1600-100×70%=153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530×60%)918
贷:投资收益918
借:投资收益(200×60%)120
贷:长期股权投资120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4000
资本公积(1000+100)1100
盈余公积(900+160)1060
未分配利润——年末(1000+1530-160-200)2170
商誉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918-120)5798
少数股东权益[(7000+1530-200)×40%]3332
(2)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未分配利润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918
少数股东损益(1530×40%)612
未分配利润——年初1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16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200
未分配利润——年末2170
借:营业收入1200
贷:营业成本1100
固定资产——原价1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0÷5×6÷12)10
贷:管理费用10

甲公司2023年度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为12000万元,假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化,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23年1月1日,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初余额均为零。甲公司2023年发生的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022年12月20日,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经营出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租赁开始日为2023年1月1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税法规定,该写字楼按照使用寿命4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2023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5240万元。
资料二:2023年11月5日,取得乙公司股票20万股,并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为600万元。该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与初始入账金额一致。2023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550万元。税法规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转让时一并计入转让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资料三: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销售商品预计产品质量保证费用600万元。税法规定,预计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未实际发生保修费用支出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资料四:2023 年12 月31 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50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合同负债核算。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该款项也不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资料五:2022年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5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3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23年1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进行摊销。税法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可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加计100%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税前摊销。
其他资料:本题不考虑除企业所得税以外的税费及其他因素。
判断: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23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5240万元;计税基础=5000-5000/40=4875(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65万元(5240-4875),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65×25%=91.25(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9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91.25
判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23年12月31日,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期末公允价值550万元,计税基础为初始取得的成本60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万元(600-550),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25%=12.5(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
贷:其他综合收益12.5
判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23年12月31日,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计税基础=600-600=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万元(600×25%)。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0
贷:所得税费用150
判断: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理由:2023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为2500万元。税法规定,该款项也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判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理由: 2023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1200/10=1080(万元),计税基础=1200×200%-1200×200%/10=2160(万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080万元为暂时性差异,但该差异产生于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023年应交所得税=(12000-365+600-1200/10×100%)×25%=3028.75(万元)
2023年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91.25-150=-58.75(万元)
2023年所得税费用=3028.75-58.75=2970(万元)

承租人在确定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年限时,若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和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
本题表述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