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收购,采用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估计2020年年初乙公司股权价值(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
计算该收购产生的控股权溢价、为乙公司原股东带来的净现值、为甲公司带来的净现值。
判断甲公司收购是否可行,并简要说明理由。

项目 | 2020 年 | 2021 年 | 2022 年 |
营业收入 | 6 000 | 6 600 | 7 128 |
营业成本 | 3 900 | 4 290 | 4 633.2 |
销售和管理费用 | 900 | 990 | 1 069.2 |
税前经营利润 | 1 200 | 1 320 | 1 425.6 |
经营利润所得税 | 300 | 330 | 356.4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900 | 990 | 1 069.2 |
净经营资产 | 4 200 | 4 620 | 4 989.6 |
净经营资产增加 | -100 | 420 | 369.6 |
实体现金流量 | 1 000 | 570 | 699.6 |
净负债 | 1 800 | 1 980 | 2 138.4 |
净负债增加 | -350 | 180 | 158.4 |
税后利息费用 | 108 | 118.8 | 128.3 |
债务现金流量 | 458 | -61.2 | -30.1 |
股权现金流量 | 542 | 631.2 | 729.7 |
折现系数(11%) | 0.900 9 | 0.811 6 | 0.731 2 |
预测期价值 | 488.29 | 512.28 | 533.56 |
股权价值 | 20 742.17 | ||
计算说明(以 2020 年为例):
2020 年税前经营利润 =6000-3900-900=1 200(万元)
2020 年税后经营净利润 =1 200×(1-25%)=900(万元)
2020 年净经营资产 =6 000×70%=4 200(万元)
2020 年净经营资产增加 =4 200-4 300= -100(万元)
2020 年实体现金流量 =900-(-100)=1 000(万元)
2020 年税后利息费用 =6 000×30%×8%×(1-25%)=108(万元)
2020 年净负债增加 =6 000×30%-2 150= -350(万元)
2020 年债务现金流量 =108-(-350)=458(万元)
2020 年股权现金流量 =1 000-458=542(万元)
后续期在 2022 年年末的价值 =729.7×(1+8%)÷(11%-8%)=26 269.2(万元)
后续期在 2020 年年初的价值 =26 269.2×0.731 2=19 208.04(万元)
2020 年年初乙公司股权价值 =488.29+512.28+533.56+19 208.04=20 742.17(万元)
【提示】股权现金流量也可以通过“股权现金流量 = 净利润 - 股东权益增加”求得,2020 年股东权益的增加 =(4 200-1 800)-(4 300-2150)=250(万元),2020 年净利润 =900-108=792(万元),2020年股权现金流量 =792-250=542(万元)。
收购产生的控股权溢价 =20 742.17 - 16 125 = 4 617.17(万元)(0.5 分)
收购为乙公司原股东带来净现值 =18 000-16 125=1 875(万元)(0.5 分)
收购为甲公司带来净现值 =20 742.17 - 18 000 = 2 742.17(万元)(0.5 分)
甲公司收购可行。理由:收购给甲公司和乙公司原股东均带来了正的净现值。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 600000÷1 200 000=3(元 / 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 160 000÷1 200 000=1.8(元 / 小时)
A 产品单位标准成本 =22×10+3×120+1.8×120=796(元)(1 分)
A 产品单位实际成本 =(121 000÷11 000)×24+(4 126 100+2 528 900)÷11 000=869(元)(1 分)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121000×(24-22)=242000(元)(不利差异)(0.5 分)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121000-11 000×10)×22=242000(元)(不利差异)(0.5 分)
变动制造费用价格差异(耗费差异)=(4126100÷1 331000-3)×1 331000=133 100(元)(不利差异)(0.5 分)
变动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效率差异)=(1331000-11 000×120)×3=33 000(元)(不利差异)(0.5 分)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 528 900-2 160 000=368 900(元)(不利差异)(1 分)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 =(1 200 000-1 331 000)×1.8=-235 800(元)(有利差异)(1 分)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331 000-11 000×120)×1.8=19 800(元)(不利差异)(1 分)
单位变动成本 =(121000×24+4126100)÷11 000=639.1(元 / 件)
乙部门实际的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1 000-639.1)×10 000-2 528 900×40%=2 597 440(元)

长期资本负债率 =40 000÷(40 000+60 000)×100%=40%(1 分)
利息保障倍数 =(9 000+3 000+2 000)÷(2 000+200)=6.36(倍)(1 分)
5 年后预期股价 =45×(1+8%)5 =66.12(元)(1 分)
设附认股权证债券的资本成本为 i,则:
1 000=1 000×6%×(P/A,i,10)+20×(66.12-60)×(P/F,i,5)+1 000×(P/F,i,10)
1 000=60×(P/A,i,10)+122.40×(P/F,i,5)+1 000×(P/F,i,10)
i=7% 时:
60×(P/A,7%,10)+122.40×(P/F,7%,5)+1 000×(P/F,7%,10)
=60×7.023 6+122.40×0.713 0+1 000×0.508 3=1 016.99(元)
i=8% 时: 60×(P/A,8%,10)+122.40×(P/F,8%,5)+1 000×(P/F,8%,10)
=60×6.710 1+122.40×0.680 6+1 000×0.463 2=949.11(元)
利用“内插法”:
(i-7%)÷(8%-7%)=(1 000-1 016.99)÷(949.11-1 016.99)
解得:i=7.25% 附认股权债券的资本成本为 7.25%。(3 分)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5.75%+[(5.63%-4.59%)+(6.58%-5.32%)+(7.20%- 5.75%)]÷3
=7%(1.5 分)
【提示】乙公司的信用等级与甲公司不同,故不纳入计算范围。
β 资产 =1.5÷[1+(1-25%)×40 000÷60 000]=1
β 权益 =1×[1+(1-25%)×(40 000+20000)÷60 000]=1.75
筹资后股权资本成本 =5.75%+1.75×4%=12.75%(2.5 分)
长期资本负债率
=(40 000+20 000)÷[60 000+40 000+20 000+9 000×(1+20%)]
=60 000÷130 800=45.87%(1.5 分)
利息保障倍数
=[9 000×(1+20%)÷(1-25%)+2 000+20 000×6%]÷(2 000+200+20 000×6%)
=17 600÷3 400=5.18(倍)(1.5 分)
方案可行。附认股权证债券属于混合筹资,税前资本成本应介于税前债务资本成本和税前股权资本成本之间。此方案税前资本成本(7.25%)大于税前债务资本成本(7%),小于税前股权资本 成本[17%=12.75%÷(1-25%)]。
甲公司长期资本负债率低于 50%、利息保障倍数高于 5 倍,符合借款合同中保护性条款的要求。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