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税前损益变化,并说明该信用政策改变是否可行。
边际贡献增加额= 180 000×12%×(10 - 6)= 86 400(元)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额= 180 000×(1 + 12%)×10×2%×50% = 20 160(元)
平均收账天数= 10×50% + 30×40% + 50×10% = 22(天)
变动成本率= 6÷10 = 60%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 [180 000×(1 + 12%)×10÷360]×22×60%×15%
= 11 088(元)
增加的收账费用= 180 000×(1 + 12%)×10×10%×3% = 6 048(元)
增加的存货余额= 180 000×6÷3×12% = 43 200(元)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额= 43 200×15% = 6 480(元)
节约的应付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110 000 - 90 000)×15% = 3000(元)
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税前损益变化= 86 400 - 20 160 - 11 088 - 6 048 - 6 480 + 3 000 = 45 624(元)
因为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 0,所以改变信用政策是可行的。
甲公司按“2/20、N/40”的信用条件购进材料一批,则该公司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一 年按 360 天且按单利计算)为( )。
甲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常年大量使用某种零部件。该零部件既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 如果外购,零部件单价为 100 元 / 件,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为 20 元,订货的固定成本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自制,有关资料如下:
(1)需要购买一套价值为 100 000 元的加工设备,该设备可以使用 5 年,使用期满无残值。
(2)需要额外聘用 4 名操作设备的工人,工人采用固定年薪制,每个工人的年薪为 25 000 元。
(3)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 400 元,每日产量为 15 件。
(4)生产该零部件需要使用加工其他产品剩下的一种边角料,每个零部件耗用边角料 0.1 千克。公司每年产生该种边角料 1 000 千克,如果对外销售,单价为 100 元 / 千克。
(5)除上述成本外,自制零部件还需发生单位变动成本 50 元。 该零部件的全年需求量为 3 600 件,每年按 360 天计算。公司的资金成本为 10%,除资金成本外,不考虑其他储存成本。
外购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100×10% = 10(元)
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批量= 120(件)
外购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1 200(元)
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 100×3 600 + 1 200 = 361 200(元)
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变动成本= 50 + 100×0.1 = 60(元)
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60×10% = 6(元)
每日耗用量= 3 600÷360 = 10(件)
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 1 200(件)
自制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2 400(元)
设备使用期内的平均年成本= 100 000÷(P/A,10%,5)= 100 000÷3.7908 = 26 379.66(元)
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 60×3 600 + 2 400 + 25 000×4 + 26 379.66 = 344 779.66(元)
(2020)甲公司是一家化工生产企业,生产需要 X 材料。该材料价格 2 300 元 / 吨,年需求量 3 600 吨(一年按 360 天计算)。一次订货成本 600 元,单位储存成本 300 元 / 年, 缺货成本每吨 1 000 元,运费每吨 200 元。
材料集中到货,正常到货概率为 80%,延迟 1 天到货概率为 10%,延迟 2 天到货概率为 10%。假设交货期内材料总需求量根据每天平均需求量计算。如果设置保险储备,则以每天平均需求量为最小单位。
经济订货量== 120(吨)
年订货次数= 3 600÷120 = 30(次)
与批量相关的年存货总成本= 36 000(元)
平均每日耗用量= 3 600÷360 = 10(吨 / 天)
①不设置保险储备:
缺货量= 10×10% + 2×10×10% = 3(吨)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存成本= 3×30×1 000 + 0 = 90 000(元)
②设置保险储备为 10 吨:
缺货量= 10×10% = 1(吨)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存成本
= 1×30×1 000 + 10×300 = 33 000(元)
③设置保险储备 20 吨:
缺货量= 0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存成本= 0 + 20×300 = 6 000(元)
当保险储备设置为 20 吨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最低,因此最佳保险储备量为 20 吨。
(2020)甲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生产需要使用 X 零件。该零件单价 5 元,全年需求量 72 000 件(一年按 360 天计算)。一次订货成本 250 元,单位储存成本 1 元 / 年, 单位缺货成本为 0.5 元。
零件集中到货,从订货至到货需要 5 天,正常到货概率为 100%。在 5 日交货期内,甲公司零件需求量及其概率如表 11-15 所示。
如果设置保险储备,以每天平均需求量为最小单位。
经济订货量== 6 000(件)
年订货次数= 72 000÷6 000 = 12(次)
与批量相关的年存货总成本= 6 000(元)
每天消耗量= 72 000÷360 = 200(件)
送货期内平均需求量= 200×5 = 1 000(件)
设置 0 件保险储备:
缺货量=(1 200 - 1 000)×30% +(1 400 - 1 000)×20% = 14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 140×12×0.5 + 0 = 840(元)
设置 200 件保险储备:
再订货点= 200×5 + 200 = 1 200(件)
缺货量=(1 400 - 1 200)×20% = 4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 40×12×0.5 + 200×1 = 440(元)
设置 400 件保险储备:
再订货点= 200×5 + 400 = 1 40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 0 + 400×1 = 400(元)
当设置 400 件保险储备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最低,因此最佳保险储备量为 400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