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提高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卖出业务;(4)直接提高利率。

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类型。
2018年5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本题考查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变动则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关于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1880-1914年,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一国际金铸币本位制。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世界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绝大部分黄金为少数强国占有,这就大大削弱了其他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日益增长。

本题考查货币供给过程。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作用最重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影响其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主要有三种途径:(1)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选项E);(2)变动对政府的债权(选项A),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3)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选项C),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本题考查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
操作风险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七大类。
(1)内部欺诈事件。它是指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规章、法律或公司政策导致的损失事件,此类事件至少涉及内部一方,但不包括歧视及差别待遇事件。
(2)外部欺诈事件。它是指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抢劫财产,伪造要件,攻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系统或逃避法律监管导致的损失事件。
(3)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它是指违反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法律或协议,个人工伤赔付或者因歧视及差别待遇导致的损失事件。
(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它是指因未按有关规定造成未对特定客户履行分内义务(如诚信责任和适当性要求)(选项D正确)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事件。
(5)实物资产的损坏事件。它是指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如恐怖袭击)导致实物资产丢失或毁坏的损失事件。
(6)信息科技系统事件。它是指因信息科技系统生产运行、应用开发、安全管理以及由于软件产品、硬件设备、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因素,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办理业务或系统速度异常所导致的损失事件。
(7)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它是指因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失败,以及与交易对手方、外部供应商及销售商发生纠纷导致的损失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