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关于信托当事人及其权利和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委托人拥有的最主要权利是信托财产的授予权
  • B.托管人是按约定的信托合同对信托财产进行经营的人
  • C.受益人是在信托关系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
  • D.受托人处于掌握、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中心位置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选项B,受托人是接受信托财产,按约定的信托合同,对信托财产进行经营的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3年《金融》真题(考生回忆版)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2021年9月修订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调整了相关评级要素的权重,其中权重由10%降为5%的是(    )。
  • A.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
  • B.资本充足
  • C.信息科技风险
  • D.

    盈利状况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银行业监管。

评级要素权重设置:各监管评级要素的标准权重分配为:资本充足(15%)、资产质量(15%)、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20%)、盈利状况(5%)、流动性风险(15%)、市场风险(10%)、数据治理(5%)、信息科技风险(10%)、机构差异化要素(5%)。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社会选择论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其理论基础是(    )。
  • A.公共利益论
  • B.多元利益论
  • C.政府掠夺论
  • D.特殊利益论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监管的理论。

社会选择论是在特殊利益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有(    )。
  • A.变动对政府的债权
  • B.变动税收政策
  • C.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 D.变动货币统计口径
  • E.变动储备资产
答案解析
答案: A,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供给过程。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作用最重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影响其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主要有三种途径:(1)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选项E);(2)变动对政府的债权(选项A),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3)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选项C),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组合题]

(二)

材料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球外汇储备规模11.96万亿美元,较上年末下降9565亿美元。同期,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相当于5.6个月的全球商品进口额,较上年末减少1.25个月,为2008年末以来最低,显示本轮美联储激进紧缩引发的强美元周期加剧了全球外汇短缺矛盾。

材料2:2022年,中国商品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4.43%,贸易出口收入3.7158万亿美元。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4528万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1.336万亿美元,全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为0.3902万亿美元。2022年我国GDP为18.0353万亿美元。

材料3: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2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占全球的26.1%,达到3.1216万亿美元。自2022年11月开始,我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截至2023年5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6727万盎司。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其中,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由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数量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定的,因此,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集中在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上。要根据黄金和外汇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上的不同特征及其变化,在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之间动态地建立最佳比例。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外债总量管理。

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4528÷18.0353≈13.6%。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债管理制度。

近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猛,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增加,为更全面反映我国外债总体规模,从2015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季对外公布我国全口径外债数据。全口径外债指的是将人民币外债计入我国外债统计的范围之内的外债(选项A说法错误),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外币形式表示的对外债务;第二部分是直接以人民币形式存在的外债。人民币外债和外币外债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在计价货币与偿付货币上存在本质区别,在面临汇率剧烈波动及在对外偿付债务时对国家外汇储备造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从而对本国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也有较大区别。具体地说,外币外债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选项B说法正确),在发生危机时可能加重债务人的偿债负担;而人民币外债不存在货币错配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选项C说法正确),特别是没有外汇偿付风险,并不直接消耗外汇储备(选项D说法错误)。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管理。

在确定国际储备总量时应依据的因素如下。

(1)是不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如果是,则对国际储备需求少,反之则多。

(2)经济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选项C)。该因素与国际储备需求量正相关。

(3)国际支出的流量。该因素与国际储备需求量正相关。

(4)外债规模(选项B)。该因素也与国际储备需求量正相关。

(5)短期国际融资能力。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在国际上获得短期融资的能力强,则可以不动用或少动用国际储备,从而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少;,反之则多。

(6)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措施的可用性与有效性。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可供选择的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措施较多,实施后见效的时滞短,效果好,则可以不动用或少动用国际储备,从而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少;反之则多。

(7)汇率制度(选项D)。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其他弹性低的汇率制度,则对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国际储备需求就多;反之则少。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五)

2023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统计数据:

202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上半年净投放现金789亿元。

2023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7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2023年6月末,我国各类存款中,单位活期存款余额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单位定期存款金额为50.75万元,同比增长11.01%。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选项C)计入M2。

200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入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选项A)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M2。

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22年的M1:M1=69.56÷(1+3.1%)=67.47(万亿元)

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59.02÷(1+2.04%)=57.84(万亿元)

22年的M0=22年的M1-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7.47-57.84=9.63(万亿元)

23年的M0=23年的M1-23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9.56-59.02=10.54(万亿元)

同比增速:(10.54-9.63)÷9.63=9.4%。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储蓄存款+单位其他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287.3-69.56-50.75=166.99(万亿元)。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选项AC属于M2统计口径。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