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一般是非上市企业,投资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选项C当选。


某企业预计7月、8月材料需用量分别为600吨、700吨,各月月末材料存量为下个月预计需用量的15%,7月预计材料采购量是( )吨。
7月月初材料存量=600×15%=90(吨),7月月末材料存量=700×15%=105 (吨),7月预计材料采购量=600+105-90=615 (吨)。选项C当选。

下列关于—项作业判定为增值作业的条件有( )。
增值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该作业导致了状态的改变;该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选项ABC当选。

甲公司生产需要某种零部件。根据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确定最优订货量,一年按360天计算,零部件的年需求量为3240件,购买价格800元/件,单位变动储存成本80元/件,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为400元,年订货固定成本1500元。
要求:
经济订货批量=(2×3240×400÷80)^0.5=180(件)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3240/180=18(次)
最佳订货周期=360/18=20(天)
经济订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180/2×800=72000(元)
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2×3240×400×80)^0.5=14400(元)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企业,拟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新投产一种新产品,资料如下:
(1)公司目前仅生产销售 A 产品,年产销量为 30000 件,单价为 10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 60 元/件,年固定成本总额为 60000 元。
(2)公司在 A 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 B、C 两种新产品,并决定自下年从两种新产品中选取一种进行生产。方案如下:
方案一:投产 B 产品,预计年销量为 13500 件,单价为 12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件,原有 A 产品产销量将减少 20%,其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为此需要额外增加一台生产设备,导致固定成本增加,具体见资料(3)。
方案二:投产 C 产品,预计年产销量为 6000 件,单价为 15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件,原有 A 产品产销量将减少 15%,其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公司现有产能可以满足 C 产品的生产要求,无需新增固定资产。
(3)针对方案一,对于需要新增的生产设备,公司可以选择租赁或者购买,具体如下:
①如果选择租赁,设备价值为 410000 元,租赁期为 6 年,租赁期满时设备预计残值为50000元,归设备供应商所有,租金采用等额年金法计算,在租赁期内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年利率为 6%,租赁手续费率为每年 3%。
②如果选择购买,需要在购买时一次性支付价款 410000 元,设备可用6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 50000 元,使用期内每年的付现成本均为 3000 元(全部为固定成本),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对相关现金流量的影响,折现率设定为 7%。
(4)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为:(P/F,6%,6)=0.7050,(P/F,7%,6)=0.6663,(P/F,9%,6)=0.5963,(P/A,6%,6)=4.9173,(P/A,7%,6)=4.7665,(P/A,9%,6)=4.4859。
要求:
(1)单位边际贡献= 100 - 60=40 (元)
边际贡献率= 40/100×100%= 40%
(2)折现率=6%+3%= 9%
410000-50000×(P/F,9%,6)=年租金× (P/A,9%,6)
求解可得:年租金= (410000 - 50000×0.5963) /4.4859= 84751.11 (元)
(3)年金成本=[410000 - 50000× (P/F,7%,6) ]/(P/A,7%,6) + 3000
= (410000 - 50000×0.6663) / 4.7665+ 3000= 82027.59(元)
(4)应该购买设备。因为购买设备的年金成本低于租赁设备的年租金。
(5)新增设备的年折旧额= (410000 - 50000) /6=60000 (元)
投产B产品导致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13500× (120-70) - 60000 - 3000 - 30000×20%×40=372000 (元)
投产C产品导致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6000× (150 -100) - 30000× 15%×40= 120000 (元)
由于投产B产品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投产C产品增加的息税前利润,所以应该投产B产品。

对于附有赎回条款的可转换债券,若标的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高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发债公司通常会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回未转股的债券。( )
赎回条款是指发债公司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回未转股债券的条件规定,赎回一般发生在公司股票价格一段时期内连续高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本题表述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