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20-420×6÷(1+2+3+4+5+6)×6÷12=360(万元),计税基础=420-420÷4×6÷12=367.5(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67.5-360)×25%=1.875(万元)。


下列会计处理中应记入“坏账准备”账户借方的是( )。
选项A和D,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选项B,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选项C,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

甲公司2021年12月31日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2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4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为25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21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报的金额为( )万元。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不计入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250+(0-20)=230(万元)。

下列各项业务在达成意向、签订协议或作出协议时应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是( )。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可立即出售;二是出售极可能发生(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

企业发生的下列费用中,不应计入存货初始计量成本的是( )。
原材料的仓储费用,一般应计入管理费用(除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不计入存货的初始计量成本。

甲公司在2020年10月初投入建设一条新产品生产线,相关的设备及建造安装成本共计2 500万元。当年12月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10%,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新产品每盒原材料成本48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23元,包装成本9元。
甲公司相关人员及工资情况如下:生产人员15名,每人每年的基础工资4.8万元,另按每盒8元支付计件工资;销售人员4名,每人每年的基础工资9万元,并按年销售额的2%支付提成工资。2021年甲公司全年共生产12万盒新产品并全部对外销售,每盒售价180元。
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固定成本=2 500×(1-10%)÷10+15×4.8+4×9=333(万元)。
2021年度该新产品实现的利润=[180-(48+23+9)]×12-12×8-180×12×2%-333=727.8(万元)。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2×180-12×(48+23+9)-12×8-12×180×2%]÷(12×180)=49.111%。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333÷49.111%=678.0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