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 B、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 C、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工具
- D、恢复与处置计划

本题考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正式确立。
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时间和结构两个维度【选项B】:
(1)从时间维度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由金融活动的一致行为引发并随时间累积,主要表现为金融杠杆的过度扩张或收缩【选项D】,由此导致的风险顺周期的自我强化、自我放大。
(2)从结构维度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由特定机构或市场的不稳定引发,通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间的相互关联等途径扩散,表现为风险跨机构、跨部门、跨市场、跨境传染【选项C】。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本题考查银行监管国际规则。
与2010年版的巴塞尔协议Ⅲ相比,2017年版巴塞尔协议Ⅲ致力于提升风险计量框架的可信度,加强各家银行适用内部模型法测算出的加权风险资产的可比性,同时还设定了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测算值【选项A】,以减少银行通过使用内部模型法降低资本计提的行为。此外,2017年版的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杠杆率监管要求【选项C】。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
本题考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正式确立。
【选项AC错误】属于时间维度的工具。
结构维度的工具主要包括:
(1)特定机构附加监管规定,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附加资本和杠杆率、流动性等要求,对金融控股公司提出并表、资本、集中度、关联交易等要求,增强相关机构的稳健性,减轻其发生风险后引发的传染效应【选项B】;
(2)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工具;
(3)跨市场金融产品管理工具;
(4)风险处置等阻断风险传染的管理工具,例如恢复与处置计划,主要通过强化金融机构及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处置安排,要求相关机构预先制定方案,当发生重大风险时根据预案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或实现有序处置,保障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避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降低风险发生后的影响【选项D】。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D。

本题考查汇率与汇率制度。
汇率的分类:
(1)根据汇率的制定方法,汇率可以分为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2)根据商业银行在外汇买卖中所处的地位,汇率可以分为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
(3)根据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汇率可以分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4)根据汇率形成的机制,汇率可以分为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
(5)根据商业银行报出汇率的时间,汇率可以分为开盘汇率与收盘汇率;
(6)根据外汇交易的支付通知方式,汇率可以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与票汇汇率;
(7)根据汇率制度的性质,汇率可以分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8)根据衡量货币价值的需要,汇率可以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金融机构体系。
间接金融机构是指在最初的资金提供者(存款人)和最终资金使用者(借款人)之间进行债权债务关系转换活动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间接金融机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资产管理产品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
(1)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2)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3)商品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
(4)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货币需求理论。
按照西方学者的解释,货币流通速度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信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会迅速变化。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取决于资源、技术条件,而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保持不变,所以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的变化决定了价格水平的变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