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题考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只有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才可以进行汇率调整,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货币需求理论。
按照西方学者的解释,货币流通速度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信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会迅速变化。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取决于资源、技术条件,而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保持不变,所以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的变化决定了价格水平的变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的货币乘数m可表示为:m=,其中,c为现金漏损率(现金比率),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根据题中数据,现金比c=400÷8000=0.05,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160÷8000=0.02,则货币乘数m=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宏观审慎政策发展演变及其基本内涵。
2016年8月,国际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国际清算银行联合发布《有效宏观审慎政策要素:国际经验与教训》政策报告,将宏观审慎政策概括为:利用审慎工具来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而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程度的政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虽然不同时期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但从总量上讲,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需求拉上【选项D】。
(2)成本推进【选项C】。
(3)供求混合作用【选项B】。
(4)经济结构变化【选项A】。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本题考查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供求双方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选项C】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选项D】。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