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发出材料成本=4000+100×12+500×12+400×13=16400(万元),月末结存A材料成本=(4000+600×12+700×13+400×14)-16400=9500(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年7月5日购入一批A商品,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4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2万元。为购入该批商品支付不含税运输费4000元、保险费3000元、采购人员差旅费2000元和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2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购进该批A商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一般纳税人购入商品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采购人员因采购发生的差旅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故甲公司购进该批A商品的实际成本=40+0.4+0.3+0.2=40.9(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甲公司某项库存商品2021年12月31日的账面余额为4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2022年5月15日,甲公司将上述商品全部对外出售,售价为35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45.5万元,收到款项已存入银行。则甲公司出售商品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为( )万元。
甲公司出售商品结转主营业务成本金额=400-70=330(万元)。结转成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330
存货跌价准备70
贷:库存商品400

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400万元,数量为4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40台A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A产品4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将该原材料加工成40台A产品还将发生加工成本200万元。估计销售每台A产品将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将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因为企业持有的原材料是为所签订的销售合同而持有的,所以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应以合同售价为基础计算,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40×15-200-40×1=360(万元)。

下列有关存货可变现净值计算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的订货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作为计算可变现净值的基础,选项A不正确;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选项B不正确;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选项C不正确。

企业为外购存货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选项A,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选项D,自然灾害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不计入存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