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本题来源: 2025年《经济法基础》模考一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选项A、B、C、D,均为纳税主体的权利。提示:考生注意区分识别征税主体的权利和纳税主体的权利。
立即查看答案


拓展练习
第1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C
答案解析:
选项B,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选项D,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和劳动收入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本题中,仅C选项和D选项满足年龄要求,选项A和选项B不满足年龄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C,兼职仅为补贴生活,兼职费用并非孙小海的主要生活来源,因而不满足第二个条件,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合计=(200 000+100 000)×(3%+2%)=15 000(元)。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账实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各种财物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物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者个人核对等。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点此查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