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项C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21条规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知识链接】
所有权的原始取得如下表所示:
原始取得原因 | 内容 |
因物权首次产生而获得所有权 | (1)生产: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方式 (2)孳息:指由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①天然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果实、幼畜等;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②法定孳息:法定孳息指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利息、租金等;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
因公法方式获得所有权 | 国有化和没收: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将一定的财产收归国有,无须征得原物所有权人的同意,直接依法获得物的所有权。例如,国家根据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手段,剥夺违法犯罪分子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
其他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所有权归属的方式 | (1)先占 ①含义:是指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 ②构成要件:标的须为无主物;标的须为动产;行为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 (2)添附 ①含义: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的行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物或具有新质的物 ②情形:混合(将两种饮料混在一起)、附合(在他人的建筑物上粉刷油漆)、加工(用他人的木板加工成家具) ③归属:有约定,按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 (3)拾得遗失物 ①发现他人不慎丧失占有的动产而予以占有的法律事实 ②遗失物并不是无主物,也不是所有人抛弃的或因他人的侵害而丢失的物 ③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④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⑤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⑥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 (4)善意取得 是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

本题考查共有。
我国《物权法》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选项C错误】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共有。
《民法典》第301条规定,处分按份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选项ABC错误】属于所有权的相对消灭。
【选项D正确】所有权的绝对消灭是指因所有权客体的原因而消灭,如标的物毁损或灭失导致原物权的终止。房屋因地震坍塌损毁,所有权客体消灭,属于所有权的绝对消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2022年真题改编)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包括( )。
本题考查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包括:
(1)所有权的独占性【选项A】。
(2)所有权的全面性【选项E】。
(3)所有权的单一性【选项B】。
(4)所有权的存续性【选项D】。
(5)所有权的弹力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