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021年度,甲公司涉及普通股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5000万股;(2)4月1日,发行普通股800万股;(3)7月1日,回购普通股1000万股。甲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基本每股收益金额为( )元/股。
甲公司基本每股收益金额=1000÷(5000+800÷12×9-1000÷12×6)=0.2(元/股),选项D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化工厂,其产生的化工废料严重影响了当地环境。由于其治污不力,被当地居民起诉,要求其赔偿损失共计600万元。甲公司经咨询,认为最终的法律判决很可能对公司不利,预计将要支付赔偿金450万元。至2021年年末,该诉讼尚未判决。2022年2月5日,法院开庭审理,判决甲公司应向当地居民支付赔偿款550万元,甲公司与当地居民均服从判决,并于2月底结算了赔偿款。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
2021年年末,甲公司应对该未决诉讼确认预计负债。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450
贷:预计负债450
2022年2月5日,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100
预计负债450
贷:其他应付款550
借:盈余公积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
综上,选项B当选,选项A、C、D不当选。

甲公司经国家批准于2022年12月31日建造完成核反应堆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为20亿元,预计使用寿命40年。该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在该项设施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预计发生弃置费用2.5亿元。假定适用的折算率为10%,净残值为0元,折旧年限为40年(税法与其相同),(P/F,10%,40)=0.0221,相关折旧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甲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22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余额都为0,且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核反应堆属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假定根据税法规定,实际支出弃置费用时可以在当期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该事项,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为( )万元。
2022年12月31日,弃置费用的现值=25000×(P/F,10%,40)=25000×0.0221=552.5(万元),固定资产成本=200000+552.5=200552.5(万元)。
借:固定资产200552.5
贷:在建工程200000
预计负债552.5
2022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552.5万元,因税法对预计弃置费用形成的资产不予确认,因此,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0亿元。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552.5万元,计税基础为0元。因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各自的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等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且不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应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的相关规定,确认弃置费用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552.5×25%=138.12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38.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38.125
2023年,会计计提的年折旧额=200552.5÷40=5013.81(万元),税法允许扣除的折旧额=200000÷40=5000(万元),预计负债计提利息=552.5×10%=55.2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5013.81
贷:累计折旧5013.81
借:财务费用55.25
贷:预计负债55.25
因计提折旧导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减少13.81(552.5÷40)万元,相应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13.81×25%=3.4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3.45
贷:所得税费用3.45
因预计负债计提利息,导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55.25万元,相应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55.25×25%=13.81(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3.81
贷:所得税费用13.81
故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138.125-3.45=134.675(万元),选项B当选。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5%的股份,对乙公司构成重大影响。2021年12月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1)2021年12月1日,乙公司将成本为80万元的商品,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甲公司将这部分商品作为存货核算。至2021年12月31日,甲公司未对外出售该存货;(2)2021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成本为100万元的机器设备,以13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将这部分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不考虑折旧等其他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甲公司将设备出售给乙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甲公司个别报表应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同时调整对联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针对该内部交易,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调整“投资收益”的金额为7.5[(130-100)×25%]万元,选项A、D当选;乙公司将商品出售给甲公司构成内部交易中的逆流交易,针对该内部交易,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调整“存货”的金额为10[(120-80)×25%]万元,选项B、C不当选。

甲公司2021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无余额。甲公司2021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2020年12月购入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为6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规定一致。
(2)202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2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技术,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假定税法规定此专利技术摊销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202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90万元,甲公司对该项无形资产计提了减值。
(3)2021年甲公司因销售产品承诺免费的保修服务,未构成单项履约义务,按照或有事项原则处理。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为80万元,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有关的费用在实际支付时抵扣。
(4)2021年8月4日,甲公司购入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取得成本为900万元。2021年12月31日,该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2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其他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答案中的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应纳税所得额=2000+[600×2/10-(600-15)/10]-120/10+(120-90)+80=2159.5(万元)
应交所得税=2159.5×25%=539.88(万元)
事项(1)202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600/10×2=480(万元),计税基础=600-(600-15)/10=541.5(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41.5-480=61.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1.5×25%=15.38(万元)。
事项(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不计提摊销,所以2021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计提减值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计税基础=120-120/10=108(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8-90=18(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8×25%=4.5(万元)。
事项(3)2021年12月31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计税基础为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万元)。
事项(4)2021年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020万元,计税基础为9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20-900=12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20×25%=30(万元)。
综上:2021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5.38+4.5+20=39.88(万元),2021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30万元。
甲公司2021年所得税费用=539.88-39.88=50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539.88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39.88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9.88
贷:所得税费用39.88
借:其他综合收益3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