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影响营业利润的有取得收入、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若有)三种情况。2019年12月31日,在减值测试前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12000-12000÷20=11400(万元),大于可收回金额11200 万元,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11400-11200=200(万元)。与该写字楼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对甲公司2019年度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 = 租金收入 - 折旧 - 减值准备 =1000-12000÷20-200=200(万元)。




M 生产线分摊了办公楼后的账面价值=80+40=120(万元),其可收回金额为140万元,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没有发生减值,则分摊了办公楼账面价值的 M 生产线应确认减值损失的金额为0。
P 生产线分摊了办公楼后的账面价值=120+60=180(万元),其可收回金额为150万元,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发生减值 30 万元(180-150),则分摊了办公楼账面价值的 P 生产线应确认减值损失的金额为30万元。
V 生产线分摊了办公楼后的账面价值=150+100=250(万元),其可收回金额为200万元,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发生减值 50 万元(250-200),则分摊了办公楼账面价 值的 V 生产线应确认减值损失的金额为50万元。
将包含了办公楼账面价值的 M、P、V 的减值金额在办公楼与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办公楼应承担的 P 资产组减值金额=30×(60÷180)=10(万元)。
办公楼应承担的 V 资产组减值金额=50×(100÷250)=20(万元)。
综上所述,办公楼应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10+20=30(万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经过上述减值测试后,P资产组本身应承担的减值金额=30×(120÷180)=20(万元),该减值损失将由 E、F 两台设备来进行分摊。E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的金额=20×48÷(48+72)=8(万元),但由于E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45-1=44(万元),故E设备最多能确认减值损失的金额=48-44=4(万元),剩余部分将由F设备来承担,F设备应确认的减值损失的金额 =20-4=16(万 元)。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