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下列物权变动中,以登记作为对抗要件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选项ACD: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登记生效)。选项B: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对抗)。
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18年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真题
去题库练习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选项A: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自提供借款时生效。选项B: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款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选项D: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践成合同,其他民间借贷合同为诺成合同。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民事诉讼委托代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选项A: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出反诉或者提起上诉。选项B:辞却或解除委托,当事人必须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否则,不发生辞却或解除的效力。选项C:“委托代理人”死亡的,委托诉讼代理权随之消灭(“委托人死亡”的,委托代理权并不当然消灭)。选项D: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审判公开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选项ADE: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开庭审理时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选项B: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允许公民到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进行采访和报道。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甲因犯逃避缴纳税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出狱半年后的某日,甲准备到丙家去借钱,恰巧在街上碰到乙。甲遂请乙帮忙,要求乙开车送其到丙家。到丙家门口后,甲让乙在车上等。甲进屋后发现丙不在家,遂翻箱倒柜顺走了丙的一张储蓄卡及身份证。甲出来对乙说,丙不在家。事后,甲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储蓄卡密码,到商场刷卡购买了价值两万元的项链。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盗窃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在派出所,甲乘民警应对突发事件、无人看管之机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诉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行网上通缉。甲因害怕,主动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犯罪既遂,是指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本题中,甲实施终了《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盗窃罪),并且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构成盗窃罪的既遂。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无须讨论犯罪形态。
[要求2]
答案解析:选项AC:法定情节,是《刑法》明文规定的量刑必须考虑的情节。分为从重处罚情节、从轻处罚情节、减轻处罚情节和免除处罚情节四种。酌定情节,是指虽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但对量刑仍然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在量刑时予以斟酌考虑的情节。如犯罪的对象、时间、地点、动机、手段,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后的态度,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等。选项B: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案件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选项D: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况。甲因犯逃避缴纳税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出狱半年后犯盗窃罪,属于应当判处有期徒刑(教材未涉及)的情况,此处认定为一般累犯。选项E: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包括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要求3]
答案解析:选项A: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况。选项BD: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包括但不限于:①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②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本题中,前罪或者后罪中有被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情况,不成立累犯。选项C: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规定的5年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选项E: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要求4]
答案解析:选项D: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选项A: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视为自动投案。选项BE: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从而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合法控制下,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裁判的行为,构成自首。选项C: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点此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