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权益法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240
贷:投资收益(400×60%)240
借:投资收益 1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80
①固定资产业务抵销
借:营业收入 500
贷:营业成本 300
固定资产——原价 (500-300)2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0/5×6/12)20
贷:管理费用 20
②存货业务抵销
借:营业收入 2000
贷:营业成本 2000
借:营业成本 160
贷:存货 [(200-40)×(10-9)]16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60
个别报表角度,期末内部购进存货160件发生了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1.2=192(万元);集团角度,期末该内部购进存货160件的成本是160×9=1440(万元),可变现净值=160×(10-1.2)=1408(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440-1408=32(万元)。比较可知,个别报表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92-32=160(万元),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
③债权债务抵销
借:应付账款 2260
贷:应收账款 226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0
贷:信用减值损失 20
④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3200+240-180=3260(万元)
乙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所有者权益总额=5000+400-300=5100(万元)
借:股本2000
资本公积1900
盈余公积(600+400×10%)640
未分配利润——年末(500+400-300-400×10%)560
商誉(3200-5000×60%)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260
少数股东权益(5100×40%)2040
借:投资收益(400×60%)240
少数股东损益(400×40%)160
未分配利润——年初500
贷:提取盈余公积(400×10%)4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300
未分配利润——年末560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包括下列四项:
(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2)统一母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
(3)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4)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借:应付账款1500
贷:应收账款15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500×1%)15
贷:信用减值损失15
借:所得税费用(15×25%)3.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75

甲公司2021年年末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资产处置收益30
贷:无形资产30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5
贷:管理费用5(30/5×10/12)
借:少数股东权益3.75
贷:少数股东损益3.75[(30-5)×(1-25%)×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25
贷:所得税费用6.25[(30-5)×25%]
选项A错误,应抵销资产处置收益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