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000×0.9434+1200×0.8900+800×0.8396=3626.48(万元),长期应付款入账价值为4000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4000-3626.48=373.52(万元)。
借:固定资产3626.48
未确认融资费用373.52
贷:长期应付款4000
2022年12月31日:
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3626.48-2.48)×5/15=1208(万元)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1208
贷:累计折旧1208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4000-373.52)×6%=217.59(万元)
借:财务费用217.5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17.59
借:长期应付款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2023年12月31日:
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3626.48-2.48)×4/15=966.4(万元)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966.4
贷:累计折旧966.4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4000-2000)-(373.52-217.59)]×6%=(3626.48+217.59-2000)×6%=110.64(万元)
借:财务费用110.6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0.64
借:长期应付款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2024年12月31日:
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3626.48-2.48)×3/15=724.8(万元)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724.8
贷:累计折旧724.8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373.52-217.59-110.64=45.29(万元)
借:财务费用45.2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5.29
借:长期应付款800
贷:银行存款800

2023年6月10日,力达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设备入账价值为120万元。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2024年12月31日因出现减值迹象,力达公司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预计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85万元,处置费用为13万元;如果继续使用,预计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为84万元。假定原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均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2025年该生产设备应计提的折旧为( )万元。

设备购买总价款的现值=800+400×2.723=1 889.2(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 000-1 889.2=110.8(万元);
2024年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1200-110.8)×5%=54.46(万元);
2025年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1200-400)-(110.8-54.46)]×5%=37.18(万元);
2025年3月31日设备的入账价值=1889.2+54.46+37.18×3/12+20.8=1973.76(万元);
2025年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1973.76×5/15×9/12=493.44(万元)。
【注意】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注意设备于2025年3月31日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并不是2024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该设备计入在建工程,不但此期间不会折旧,而且此期间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入在建工程,加上此期间的安装费和在建工程初始入账金额才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从2025年4月开始计提折旧。

2025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722-25)/10=69.7(万元);2025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22-69.7)-560=92.3(万元)。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存货和动产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3%。2025年5月5日,A公司从市场购入一大型厂房用空调(动产),购买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3万元,5月6日运抵A公司,支付运费1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安装期间,领用外购原材料50万元,另支付安装费5万元。2025年6月30日,该空调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运行,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5万元,A公司对其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A公司2025年对该空调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该空调的入账价值=100+10+50+5=165(万元),2025年A公司对该空调应计提的折旧=(165-15)×5/15/2=25(万元)。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