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组合题]纯生公司于2024年3月30日销售给大大公司一批产品,4月2日收到大大公司交来的一张出票日为2024年4月1日面值为348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期限为6个月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纯生公司按月计提票据利息,至2024年6月30日已经计提了3个月的利息。纯生公司于6月30日持票到甲银行贴现(附追索权的形式),贴现期为3个月,年贴现率为1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要求1]下列关于应收票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要求2]纯生公司持有的大大公司票据的到期值为( )万元。
[要求3]甲银行向纯生公司收取的贴现息为( )万元。
[要求4]如果大大公司无法支付票据金额,下列相关处理正确的是( )。
- A、纯生公司应当按贴现收到的金额支付给甲银行
- B、纯生公司不附有偿还责任,甲银行应该向大大公司进行追索
- C、如果纯生公司银行存款余额不足支付票据金额,银行将作为逾期贷款处理。
- D、如果纯生公司银行存款余额不足支付票据金额,纯生公司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本题来源:第二节 应收款项的核算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
B
答案解析:带息票据按月计息时,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为到期日,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要求2]
答案:
B
答案解析:纯生公司持有的大大公司票据的到期值=3480×(1+5%×6/12)=3567(万元)。
[要求3]
答案:
C
答案解析:甲银行向纯生公司收取的贴现息金额=3480×(1+5%×6/12)×12%×3/12=107.01(万元)。
[要求4]
答案:
C
答案解析: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存款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时,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申请贴现的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应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因此选项C处理正确。
立即查看答案


拓展练习
第1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有关流动资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答案解析
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其他应收款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选项A当选;
购入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应收项目应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选项B当选;
债权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债权投资——应计利息”科目,选项D当选;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而将预付账款业务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仍然要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报告,选项E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纯生公司采取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坏账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的20%,纯生公司2024年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2 5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为400万元,当年发生与应收款项有关的三笔业务:(1)新增赊销额600万元;(2)收回应收款项800万元;(3)收回以前的坏账500万元;则2024年纯生公司应( )。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
(1)2024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 500+600-800+500-500=2 300(万元);
(2)2024年年末坏账准备调整前的账面余额=400+500=900(万元);
(3)2024年年末应提足的坏账准备=2 300×20%=460(万元);
(4)2024年应反冲坏账准备440万元(900-460)。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纯生公司2024年12月1日取得大大公司应收票据一张,票据面值为3 000万元,6个月期限,票面利率为5%;2025年3月1日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将该票据贴现给丙银行,贴现率是1%。则纯生公司应收票据的贴现息是( )万元。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贴现息=(3 000+3 000×5%×6/12)×1%×3/12=7.6875(万元)。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表述中,正确的有( )。答案解析
答案:
A,C,D,E
答案解析:选项B,对经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因此选项B说法不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事项中,属于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有(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属于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因此选项E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为选项ABCD。
点此查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