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中,不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所以甲公司2022年3月份应该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10+5=15(万元)。
【知识点拓展】
1.“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该科目属于“无形资产”的调整科目(备抵科目)。该科目所对应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借方登记处置无形资产转出的累计摊销,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
2.无形资产的摊销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按月进行摊销,自可供使用(即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停止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无法确定预期消耗方式)”“生产总量法”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消耗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基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管理用)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生产产品)
贷:累计摊销

涉及的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80
累计摊销 200
资产减值准备 5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500
资产处置损益 30
所以该企业应确认的转让无形资产净收益=280-(500-200-50)=30(万元)。
【知识点拓展】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不包括增值税)扣除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后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进行会计处理。基本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含税价)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差额,或借方)

自行研究无形资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成本,不满足资本化,属于费用化的,计入管理费用,故,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为200万元。因为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能确定,所以不需要进行摊销。2021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回收金额为180万元,小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00万元,说明该项技术发生减值,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200-180=20(万元)。
【知识点拓展】
1.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且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应当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基本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发生减值迹象时,都可能计提减值准备。
3.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长期股权投资(选项A)、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选项B)、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选项D)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应收账款、存货(选项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价值又得以恢复时,可以在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的。
【知识点拓展】
初级实务中涉及的各种资产减值的对比
[注意]
在初级中,只有应收账款的减值计入信用减值损失,其余减值都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值 - 累计摊销 - 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原值=2 700+120=2 820(万元)(广告宣传费与取得专利无关,计入期间费用) ;
累计摊销=2 820÷5=564(万元)(无形资产取得当月开始摊销) ;
带入上面的公式则账面价值=2 820-564=2 256(万元)。

研发支出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那么发生的支出应该全部费用化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知识点拓展】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具体处理原则为:
1.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