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行建造某项大型生产用设备,建造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5 000万元,其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50万元,发生人工成本950万元,为达到正常运转发生测试费300万元,外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费用80万元,相关员工培训费用为5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建造该设备完工后的入账成本是(  )万元。
  • A.7 180
  • B.7 230
  • C.6 330
  • D.6 880
本题来源: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点击去做题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包括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为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而相关员工培训费用不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因此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甲公司建造该设备的入账成本=5 000+950+300+80=6 330(万元)。
立即查看答案
立即咨询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对于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计提的安全生产费应记入“预计负债”
  • B.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不可以直接记入“固定资产”
  • C.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计提折旧
  • D.安全生产费应在“专项储备”科目中核算,“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其他综合收益”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科目;
选项B,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且不需要安装的,可以直接记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分为两步: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选项C,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借记“专项储备”,贷记“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应当按照建造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入账价值
  • B.建造过程中的必要支出包括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 C.建设期间发生的负荷联合试车费属于待摊支出
  • D.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需分配待摊支出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选项A、B当选。建设期间发生的负荷联合试车费属于待摊支出,选项C当选。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需分配待摊支出,选项D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5年5月开始建造办公楼。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甲公司所建造的办公楼成本的是(  )。
  • A.办公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相关费用
  • B.为建造办公楼购入的工程物资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 C.办公楼开始建造前借入的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
  • D.办公楼建造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报废净损失(非自然灾害导致)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自然灾害导致的除外),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会影响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的有(  )。
  • A.在建工程项目取得的财政专项补贴
  • B.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的净损失
  • C.在建工程试运行销售收入
  • D.在建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的净损失(非自然灾害原因导致)
答案解析
答案: B,D
答案解析:选项A,在建工程项目取得的财政专项补贴,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总额法下应在开始时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净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预定用途时将递延收益冲减资产账面价值,不影响在建工程项目成本;选项B,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的净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在建工程项目成本,会减少在建工程项目成本;选项C,在建工程试运行销售收入,应对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应将收入抵销成本后的净额冲减固定资产成本;选项D,在建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的净损失(非自然灾害原因导致),会增加在建工程项目成本。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