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平均金额÷流动负债平均金额=[(100+100+500+460+2850+2660)/2]÷[(2350+2250)/2]=1.45。
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评价乙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时,需要考虑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乙公司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2013年年末账龄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达到应收账款余额的10%,实际坏账很可能比计提的坏账准备多,从而降低乙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②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存在季节性,报表上的应收账款金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即使使用年末和年初的平均数计算,仍然无法消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年末数据的特殊性。乙公司年初年末处于经营淡季,应收账款、流动负债均低于平均水平,计算结果可能不能正确反映乙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97.5+32.5+500)÷(500+100)=1.05。
乙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略大于1,说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勉强可以支持现有的负债规模。由于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而利息支出却是固定的,乙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仍然较弱。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4500÷[(2850+2660+140+150)÷2]=5。
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存在季节性,报表上的应收账款金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即使使用年末和年初的平均数计算,仍然无法消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年初年末数据的特殊性。乙公司年初年末处于经营淡季,应收账款余额低于平均水平,计算结果会高估应收账款变现速度。
②计算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时应使用赊销额,由于无法取得赊销数据而使用销售收入计算时,会高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乙公司2013年减少了赊销客户比例,现销比例增大,会进一步高估应收账款变现速度。

2015年指标:
营业净利率=1200/10000×100%=12%
总资产周转次数=10000/8000=1.25(次)
权益乘数=8000/4000=2
乙公司权益净利率=24%×0.6×1.5=21.6%
甲公司权益净利率=12%×1.25×2=30%
营业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
=(12%-24%)×0.6×1.5=-10.8%
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
=12%×(1.25-0.6)×1.5=11.7%
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
=12%×1.25×(2-1.5)=7.5%
营业净利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表明每 1 元营业收入带来的净利润,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次数是营业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值,每 1 元总资产创造的营业收入,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权益乘数是总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值,表明每 1 元股东权益启动的总资产的金额,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权益乘数反映企业的财务政策。
甲公司采取的是“低盈利、高周转”的经营战略,经营风险较小,对应高财务杠杆;乙公司采取的是“高盈利、低周转”的经营战略,经营风险较大,对应低财务杠杆。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6000÷[(300+500)÷2]=15(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5=24(天)。注意:由于不存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应收账款应使用扣除坏账准备前年初和年末余额的平均数。
【提示】应收账款余额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