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内容涵盖经济学、财政、货币金融、统计、会计、法律六大领域,知识点广泛且深入。例如:
●《经济基础知识》:分为37章,涉及经济学原理、财政政策、货币金融体系等,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但近年来题目更加灵活,对细节的把握要求提高。
●《专业知识和实务》:包含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财政税收等10个专业方向,考生需任选其一。不同专业难度差异显著,如财政税收专业计算量大,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性强,而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更侧重理解记忆。
二、科目难度
1、《经济基础知识》:
●难度特点:知识面广,考查形式为选择题,但题目设计灵活,部分考点以创新方式表述,需考生具备更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备考建议:重视基础,构建知识框架,对高频考点反复练习,同时关注细节,如数字、比例等易失分点。
2、《专业知识和实务》:
●工商管理:章节较少,出题规律明显,计算题相对较少,适合偏管理类岗位人群。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贴近实践,计算题少,但案例分析题考查思路灵活,需将知识放到特定场景下分析。
●金融:涉及一定数量计算题,对金融理论、政策理解有一定要求,适合在银行、证券公司上班或从事金融行业的考生。
●财政税收:计算量大,案例分析题多为税收计算,需熟练灵活掌握税收知识,建议有专业基础的学员选择。
●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性较强,涉及工程图、工程计价等计算题,适合从事建筑行业的考生。
三、题型特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
●单选题:共70道(部分场次60道),每题1分,主要考查基础概念和原理。
●多选题:共35道(部分场次20道),每题2分,选错不得分,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案例分析题:共5个案例,每个案例4小题(部分场次每案例2小题),每小题2分,需结合材料分析,增加了答题难度。
四、备考建议
1、制定详细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大纲和自身情况,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全职考生备考3-4个月,基础薄弱的在职考生需半年以上,若想拿高分,建议预留半年到8个月时间备考。
2、重视基础,关注细节: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不仅限于记忆,还要理解其内涵及应用场景。
●对知识点中的数字、比例等细节保持敏感,避免因细节失分。
3、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通过真题熟悉命题规律和考查方式,总结答题技巧。
●模拟题练习可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率,适应考试节奏。
4、构建知识框架图:
帮助记忆和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保持稳定心态:
考场上不因开头难题影响信心,可选择先易后难的方法,确保较简单题目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