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上的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账务上怎么处理
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是重要的会计处理项目,其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涉及税务处理。正确理解和处理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合规至关重要。那么大家知道税法上的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吗?账务上怎么处理呢?接下来,之了君就来详细和大家说一说。

推荐阅读☞应收款项减值就是坏账了吗?应收款项减值用直接转销法怎么处理
税法上的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账务上怎么处理?
一、存货减值准备
(一)存货减值准备的含义
存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存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进行的减值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当存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需要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以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
(二)存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1.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企业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例如,某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80万元,需计提20万元的存货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万元
2.转回存货减值准备:如果后续期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企业可以转回之前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转回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三)存货减值准备的税务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存货减值准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这意味着企业在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时,虽然会计上减少了利润,但税务上不认可这部分减值损失,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整。
二、坏账减值准备
(一)坏账减值准备的含义
坏账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预计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进行的减值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基于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特征,合理估计未来无法收回的金额,并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包括个别认定法和账龄分析法。
(二)坏账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1.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应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例如,某企业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预计无法收回的金额为10万元,需计提10万元的坏账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10万元
贷:坏账准备 10万元
2.转回坏账准备:如果后续期间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好转,企业可以转回之前计提的坏账准备。转回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
(三)坏账减值准备的税务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然而,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了坏账损失,并且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如法院判决书、债务人破产证明等),则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部分损失。
以上就是关于税法上的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账务上怎么处理的分享,可供大家阅读。如果大家对于存货和坏账减值准备还有疑问,或想要针对性学习提升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来之了课堂咨询和学习,有专业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