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属于什么科目?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之了课堂
2025-09-03 14:26:33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尤其在涉及政府补助、补贴等业务时,不少财务人员会困惑。那么,递延收益属于什么科目?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的区别是什么?下面由之了君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递延收益属于什么科目?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它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即暂时未确认的收益,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递延收益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但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不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而是在“其他收益”科目核算。
二、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的区别是什么?
1、科目性质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科目,是暂未确认的收入或收益,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应用。
其他收益及营业外收入属于损益类科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核算范围
递延收益,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本科目可按政府补助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其他收益,是政府补助准则下的新增科目,凡是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均在其他收益下核算。
举例:如即征即退的返还增值税、对企业给予的就业/创新/专利补贴、扣缴税款手续费、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债务重组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用于核算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以及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收入。
举例:遭受自然灾害收到的政府补助、拆迁补助、罚没收入,无需偿还的应付款
以上就是关于“递延收益属于什么科目?递延收益和其他收益的区别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企业需结合业务实质,严格区分两类科目的应用场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