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怎么办

来源:之了课堂
2025-11-13 15:44:46

在企业资产计量与减值测试中,可收回金额是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核心标尺。那么,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怎么办?本文,之了君就带大家了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怎么办

一、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

简单来说,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

确定可收回金额首先需计算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公允价值应优先参考活跃市场中的报价,若无活跃市场,则需基于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同类资产市场价格等合理估计;处置费用则包括与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律费用、税费、搬运费等直接费用,但不涵盖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

其次,测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一过程需明确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资产持续使用至终止确认时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二是预计现金流量的预测期间,需结合资产使用寿命合理确定;三是恰当的折现率,该折现率应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

最后,对比上述两个金额,取数值较高者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若无法可靠估计其中一项金额,可直接以另一项金额作为可收回金额;若两项均无法可靠估计,则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

二、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怎么办?

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时,无需进行会计处理,资产按原账面价值继续列示即可。

(一)核心逻辑说明

该情况属于 “资产未发生减值”,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可收回金额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账面价值低于其说明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

只有当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时,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反之无需调整,避免通过人为调增资产价值操纵利润。

(二)后续关注要点

持续跟踪资产状态,定期(至少每年)复核可收回金额,若后续市场环境、资产使用情况变化导致可收回金额下跌,需及时判断是否发生减值。

做好复核记录,包括可收回金额的计算依据、参数假设(如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折现率)等,确保会计处理的可追溯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准确确定可收回金额是防范资产减值风险、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关键环节。当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时,遵循 “无需计提减值” 的原则,既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也能客观反映资产实际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操问答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