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11-26 11:39:0935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老师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政策变更不影响所得税,但是差错更正就会影响所得税呢? 同学你好,会计政策变更一般不会改变企业的应税所得,因为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税法不会因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而调整。例如,企业变更固定资产从直线法改为加速折旧法,这只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会计上折旧金额发生变化,但是税法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并未改变,税前可以抵扣的金额不变,所以不会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差错更正可能会影响以前期间的应税收入或费用,从而影响前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比如企业发现前期存在收入少记,则需要将该笔收入计入相应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会增加当期应交所得税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28 14:52 19次浏览 第二问他是问第六年初相当于是第五年末,第五年末他的贷款利率下降,为什么不用3%和5%呢? 同学你好,贷款余额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尚未偿还​​给银行的本金总额(它本质上是未来所有还款额的现值)。第5年末的贷款余额,等于​​未来5年(第6年至第10年)的还款额,利率下降是发生在第5年末的预计未来事件”​​,它会影响​​从第6年开始​​往后的还款计划(如果站在第6年年末计算贷款余额则采用新的利率),但不会改变​​在第5年末这个时间点​​,因此这个时间点还是按照原利率进行折算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28 14:51 22次浏览 外币借款不再考虑 闲置资金的收益了吗 本题是分析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资本化,该环节本身不涉及闲置资金收益。若分析利息费用资本化,才需考虑闲置资金收益的扣除。 专业指导-小熊老师 2025-10-28 14:50 22次浏览 这地方为什莫要加上折旧 你好同学! 折旧的过程,使得原本“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一部分变成了“已实现”的利润 甲公司和乙公司是关联方(甲公司能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把成本1200万的商品,以1800万卖给了乙公司。对于甲公司自己来说,它立刻确认了 ​​600万元(1800-1200)的销售利润​​。这笔利润体现在甲公司个别的利润表上,但是,这种内部交易就像是把东西从“左口袋”拿到“右口袋”,并没有产生完全真正的利润。这部分利润中的20%对于甲公司而言是虚的 因此,在根据乙公司的净利润(2000万)来计算甲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时,​​必须先把这600万的“未实现利润”从乙公司的利润中剔除​​。否则,甲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就会包含这笔“水分”。固定资产会随着使用而磨损,其价值会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化为当期的成本费用。既然内部交易利润已经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实现”了,那么在计算投资收益时,之前被我们减掉的那部分,现在就应该​​加回来​​。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28 14:49 23次浏览 为什么第一问是除以。60/……. 商业贷款160/…….. 第二问就要✖️………. 第三问又是除以。 1. 第一问“除以”的原因——已知贷款本金(现值P),求每年还款额(年金A) 等额本息的核心公式是:贷款本金(P)=每年还款额(A)×年金现值系数(P/A,i,n) 变形后得到“已知P求A”的公式:每年还款额(A)=贷款本金(P)÷年金现值系数(P/A,i,n) 第一问中,公积金贷款本金(P)是60万、商业贷款本金(P)是160万,需要计算每年还款额(A),所以用“贷款本金÷年金现值系数”。 2. 第二问“乘以”的原因——已知每年还款额(A),求剩余贷款余额(现值P) 贷款余额的本质是“剩余还款期内所有还款额的现值”,公式为:剩余贷款余额(P)=每年还款额(A)×剩余期数的年金现值系数(P/A,i,剩余n) 第二问中,前5年已经还了5期,剩余5期还款额(A)已知(第一问算出的7.4万、21.74万),所以用“每年还款额×剩余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就能得到第6年年初的贷款余额。 3. 第三问“除以”的原因——已知新的贷款余额(现值P),求调整利率后的新还款额(年金A) 第6年年初,贷款余额(P)已经确定(第二问算出的32.94万、81.58万),但利率调整了,需要重新计算后5年的还款额(A),所以再次用“已知P求A”的公式:新还款额(A)=新的贷款余额(P)÷新利率下剩余期数的年金现值系数(P/A,新i,剩余n)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8 14:48 20次浏览 会计分录是不是这样写的 借 原材料 1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9 贷 银行存款 114.09 是的,👍🏻 专业指导-小蜗牛老师 2025-10-28 14:47 23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这道题不会做,也不明白题干中的外加当年净利润的20%, 在求留存收益的增加时要1-20% 外部融资需求 = 增加的敏感性净资产 - 留存收益的增加 增加的敏感性净资产:10000×30%×40% = 1200万元 留存收益的增加:先算净利润,再考虑 “固定股利 + 净利润 20% 的额外股利”,即留存比例为1 - 20% 最终计算得 1150 万元所以外部融资需求 =1200 - 1150 = 50万元,选 A。 “1 - 20%” 是因为净利润中有 20% 用于额外股利,剩下的部分参与留存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3 09:54 28次浏览 精华 想让老师解析一下这两个的区别? 预付年金现值 公式①:P=A×(P/A,i,n)×(1+i) 这里先计算普通年金现值 (P/A,i,n),即普通年金为 A,利率为 i,期数为 n 时的现值。因为预付年金是在每期期初付款,比普通年金(期末付款)早一期,所以将普通年金现值乘以 (1+i),就得到预付年金现值。 公式②:P=A×[(P/A,i,n−1)+1] 可以把预付年金看作是期数为 n−1 的普通年金,再加上第一期期初的付款 A。(P/A,i,n−1) 是期数为 n−1 的普通年金现值,再加上 A,就得到预付年金现值。 预付年金终值 公式①:F=A×(F/A,i,n)×(1+i) 先计算普通年金终值 (F/A,i,n),普通年金是期末付款,预付年金是期初付款,在计算终值时,预付年金的每一笔付款都比普通年金多计算一期利息,所以将普通年金终值乘以 (1+i),得到预付年金终值。 公式②:F=A×[(F/A,i,n+1)−1] 把预付年金的期数看作 n+1 期的普通年金,然后减去最后一期(第 n+1 期)多算的那笔付款 A。(F/A,i,n+1) 是期数为 n+1 的普通年金终值,减去 A,就得到预付年金终值。 总的来说,预付年金是在每期期初收付,普通年金是在每期期末收付,预付年金现值和终值的计算都是在普通年金的基础上,考虑付款时间提前一期的影响,通过调整普通年金的现值或终值公式来得到。 专业指导-壹新老师 2025-10-20 16:30 21次浏览 精华 为什么股权成本大于债权成本,麻烦老师解析下 股权成本大于债权成本,核心原因是股东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债权人,且债权有固定收益和优先受偿权,股权则没有。 1. 收益稳定性不同:债权人能按约定利率获得固定利息,收益确定;股东只能在企业盈利后获得分红,收益不固定且可能为零。 2. 清偿顺序不同: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对企业资产有优先受偿权,能优先拿回本金和利息;股东只能分配债权人清偿后的剩余资产,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3. 风险承担不同:债权人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只需关注企业是否有能力还本付息;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需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包括亏损、市场波动等。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1 09:40 19次浏览 精华 老师,我不理解圈1说减交易费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圈2又说不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计入投资收益 这其实是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两种表述方式,本质是一致的 圈①的逻辑是:初始入账金额 = 总价款 - 交易费 - 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这里的“减交易费”,是在计算初始入账金额时,把交易费从总价款里扣除,因为交易费不计入资产成本。 圈②的逻辑是:交易费本身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而是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借方(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可抵扣的进项税单独核算)。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14 11:48 67次浏览 精华 第五题思路反了 第六题一点思绪都没 第五题;核心是比较 “年底投入 1000 万元” 与 “年初投入 900 万元” 的现值差异. 第六题:核心是利用内含收益率(IRR)的定义(使净现值为 0 的折现率),结合永续年金现值公式:求永续现金流量A:内含收益率IRR = 20%时,净现值为 0。 项目期初投入 100 万元,投产后是永续年金(现金流入),永续年金现值公式为= A /r。当r =20%时,净现值= -100 + A / 20% = 0,解得A = 100 × 20% = 20万元。 资本成本r = 10%,永续年金现值为A / 10% = 20 / 10% = 200万元。净现值=永续年金现值 - 期初投入= 200 - 100 = 100万元。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 专业指导-媛媛老师 2025-10-14 13:22 19次浏览 精华 4.5和0.5怎么是想加了? 你好同学! 此处相加才是正确的 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 - 付现成本) * (1 - 税率) + 折旧 * 税率 = (80,000-20,000)*0.75 + 20,000 * 0.25 = 45,000 + 5,000 此处 20,000 * 0.25是折旧抵税的税盾效应,之所以加上是因为少交的税意味着现金流入,因此要加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14 15:59 30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