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10-28 14:57:2294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这个为什么涉及到其他货币资金,需要老师写一下会计科目告诉我哪里涉及了? 同学,咱们可以这样想:企业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会把钱放到一个专门用于投资的账户里,这个账户就通过“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来核算。 当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这笔股利是打到这个专门的投资账户里的,所以做账时会用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分录就是“借:其他货币资金,贷:应收股利”。这样就涉及到“其他货币资金”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21 15:31 24次浏览 怎么区分损益类的那个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例题里面一直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收入什么时候是成本 核心区分: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卖东西/提供服务收到的钱(赚的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是为了卖这些东西/提供服务花出去的钱(付出的成本),两者是“收入”与“代价”的直接对应关系。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0-21 14:59 18次浏览 利得和营业外收入有区别吗?中奖了叫营业外收入,什么是利得呢? 营业外收入是利得的 “一部分”,利得的范围比营业外收入更广,既包括直接影响利润的(营业外收入),也包括先影响所有者权益、以后可能影响利润的(其他综合收益)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1 14:56 18次浏览 应收票据是资产类 借加贷一 为什么最后是贷 应收票据 当企业持有应收票据到期,收到款项时,意味着“应收票据”这项资产已经变现(转化为银行存款),所以需要减少“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由于“应收票据”是资产类科目,减少记贷方,因此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简单来说,“贷应收票据”是因为票据到期收回了钱,应收的票据资产减少了,资产类科目减少记贷方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0-20 14:32 35次浏览 这个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账款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不是借贷平衡一增一减吗? 在这个会计分录中,主营业务收入是增加的,并非一增一减。 会计分录的借贷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但这里的“应收账款”(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和“主营业务收入”(损益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是同时增加的: 借方“应收账款”增加,代表企业应收取的款项增多; 贷方“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代表企业的经营收入增多。 两者同增,金额相等,符合借贷平衡的要求。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0-20 13:50 23次浏览 选项a为什么对?总账账户平时只需要结出月末余额,他这个月末余额说的是总账表格最右边的余额吗/还是说得是表格总账的本月合计 A正确,这里的“月末余额”指的是总账账户最右边的余额栏金额。 总账账户的结账特点是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不需要每月结计“本月合计”“本年累计”发生额(除非有特殊要求)。例如,对于资产类、负债类等总账账户,每月只需在月末计算出余额即可,通过余额反映账户在该月末的财务状况,所以“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这一表述是正确的。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0 13:47 20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差额计税法是什么 增值税差额计税法 简单说,就是纳税人先从总收入里减去政策允许扣除的钱,用剩下的“差额”算增值税,避免重复交税。 比如你帮别人办事,收了100元,但其中60元是帮对方代付的费用(不是你赚的),就只用按“100-60=40元”这个差额算税,而不是按100元全额算。 比如旅游公司:收游客1000元,其中600元是代付的酒店、门票钱,按“1000-600=400元”算税。 建筑公司:接工程收200万,付给分包方120万,按“200万-120万=80万”算税。 劳务派遣公司:收用工单位50万,其中35万是给员工发的工资社保,按“50万-35万=15万”算税。 以旅游公司为例 1. 总收入(含税):1000元 2. 可扣除的代付款:600元 3. 算差额销售额:(1000-600)÷(1+6%)≈377元(旅游服务税率6%) 4. 算增值税:377×6%≈22.6元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18 13:44 69次浏览 精华 尤其是第二个,准备好坏账准备资金了,又冲销掉了一部分确认坏账的钱(收不回来的)。结果还要补提,这是什么。就我想问那个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是给的(就是还有别的坏账准备,实际还有其他损失的),我想问下这俩个坏账准备的区别 冲销坏账后补提的原因 咱们可以把“坏账准备”想象成应对坏账的“储备钱”: 冲销坏账(确认某笔钱彻底收不回),就相当于“花掉了一部分储备钱”,让坏账准备的余额减少; 但企业的应收款里,可能还有其他潜在收不回的钱,这时候“储备钱”如果不够覆盖这些潜在风险了,就得“再往储备里补点钱”,也就是补提坏账准备,确保能应对后续可能的坏账损失。 两个坏账准备的“区别” 其实这不是“两个不同的坏账准备”,而是同一个“坏账准备”账户在不同业务节点的余额状态: 比如一开始有初始的坏账准备余额(像“启动资金”); 冲销坏账、补提等操作,会让这个余额不断变化(比如“花了钱”“又存钱”); 最终目的都是让坏账准备的余额,能匹配应收款项可能发生坏账的风险(也就是说,就是“储备钱”要够应对可能收不回的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19 09:57 38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摊销为什么一会在借方一会在贷方,能麻烦您详细讲解一下吗,谢谢🙏 咱们拆成三个环节,用“工具本身、消耗记录、费用归属”的思路来理解: 1. 领用专用工具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100 000 理解:工具从“仓库里(在库)”搬到“车间里用(在用)”,所以“在用”增加(借),“在库”减少(贷)。 2. 摊销的时候(第一次、第二次摊50 000) 借:制造费用 5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0 000 理解: “制造费用”:车间用工具产生的消耗,是成本费用,费用增加要记借方(就像“花钱了,费用账要记增加”)。 “摊销”科目:是专门记录工具被用掉多少的“明细账”,工具用一次,消耗的价值就记在这里,所以“摊销”增加要记贷方(就像“消耗的账,越用越多,所以记贷方”)。 3. 报废结转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10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 000 理解:工具报废了,“在用”的工具就没了,所以“在用”减少(贷)。 “摊销”科目:之前两次摊销一共记了100 000(50+50),现在工具报废,这笔“消耗记录”也要结清,所以“摊销”减少(借),把之前记的消耗和在用的工具对冲掉。 也就是说: 摊销时,“摊销”科目是记“用掉多少”,所以用一次就“贷”一次,累计消耗; 报废时,要把“用掉的记录”和“在用的工具”一起清掉,所以“摊销”要“借”回来,和“在用”的贷方抵消。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19 17:07 49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抵扣进项税,为什么要计入生产成本 同学你好,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与计入产品成本不冲突哦,比如包装物不含税买入价10万,进项税额1.3万元,其中计入产品成本的金额为买入价10万,进项税额1.3万抵扣销项税额,不计入成本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19 16:19 31次浏览 精华 想问下老师,经济法票据权利里面,追索权适用622,623原则有点没听懂,哪种情况用622原则,哪种情况用623原则,这个图没看懂 持票人对前手的首次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内行使 。这里的“前手”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 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 ;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 。 专业指导-鱼儿老师 2025-10-16 18:33 136次浏览 精华 图一里面:为什么这十个甜甜圈属于库存商品?不属于主营业务收入 图二里面:为什么这十个甜甜圈对外销售后属于主营业务收入? 没有卖了还是单位的产品。属于库存商品。卖了以后产品没有了但是收到钱了。这就属于收入了。 专业指导-鱼儿老师 2025-10-16 20:01 58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