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10-09 11:45:2584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请问老师三个问题:1.结转成本是成本增加还是成本减少?2.其他业务成本哪边表示增加哪边表示减少?3.是特别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所有损益类的科目应记的借方和贷方都一样吗?还有有借方表示增加的,有贷方表示增加的?是这样的话怎样区分? 结转成本是把资产类科目转入到成本之中,比如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 此时其他业务成本这个损益类科目增加,资产减少,损益类科目借贷方向不一致,成本费用类是借增贷减,收入利得类是借减贷增 借增贷减: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借减贷增: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6 13:58 30次浏览 你好老师,D选项为什么要补偿,不是已经完成了吗 D选项是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虽然任务已经完成,但这类合同本质也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只是这个期限是以任务完成即期限届满),法律规定只要不是劳动者主动拒绝续签、终止,用人单位就需支付经济补偿,以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1-26 12:00 23次浏览 老师好,请问公司承担的四险一金是不是不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也不交个人所得税,对吗? 是的,具体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角度(公司承担的“四险一金”) 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即“四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比如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当于这部分支出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角度(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 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即“三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一金”),在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基数内,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也就是说这部分金额可以从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之后再计算个人所得税,相当于这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6 11:58 26次浏览 假如,出售包装物,未取得货款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出售原材料,未取得价款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上面两笔分录对了吗?如果对了,为什么原材料用应收账款,而包装物用其他应收款? 不管是出售原材料还是包装物,本质都是企业的日常经营相关的销售行为,对应的应收款项都应该用应收账款科目——这个科目专门核算日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应收未收款项。 ​ 而其他应收款是用来核算非经营活动的应收款,比如员工借支、应收的赔款/罚款这类和日常销售无关的款项。 正确的分录是都用应收账款 两者的应收科目是一致的,不用区分原材料和包装物。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55 32次浏览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对咱们来说相当于“分期购买”,而不是“租用”。 1. 长期待摊费用:针对的是咱们没有所有权,但又花了钱去改善的资产。 比如经营租入的设备或房子(选项D),东西不是你的,咱们花的装修费不能算成你的固定资产,所以只能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租赁期内慢慢摊销。 2. 折旧费用:针对的是咱们拥有所有权(或视同拥有)的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选项B),虽然在法律手续上所有权可能暂时不属于咱们,但在会计和税务上,它完全视同为自己的资产。付的租金(租赁费支出)本质上是分期支付的购买款。 既然它被视作自己的固定资产,那么它的成本(包括自己支付的租赁费构成的部分)自然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扣除,而不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来摊销。 结论: 因为融资租赁是“视同购买”,所以相关支出走折旧渠道扣除。而长期待摊费用是针对“非自家资产”的改良支出。两者性质完全不同,所以选项B不属于长期待摊费用。 老师好 我的疑问是 AC属于企业的所有权资产,为什么是长期待摊费用 不是折旧费用 一项支出在税务上如何扣除,不只看资产所有权,更看这笔支出本身的性质是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费用性支出,以及它是否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或增加了其价值。 对于C(已提足折旧):这个资产在税法上已经死了(价值为0)。改建支出等于给它造了一个新的身体,这个新身体的价值需要在一个新的年限里重新开始摊销,这就是长期待摊费用。 对于A(大修理):这笔支出太大,相当于给旧资产换了一个新的心脏,显著延长了它的寿命。为了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方便,不把它混进原来的资产价值里,而是单独拿出来,在剩余年限里摊销,所以也是长期待摊费用。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6 11:55 26次浏览 为什么入账数量无法查明原因的10还需要扣除 这是因为无法查明原因的短缺不属于合理损耗,需要从采购成本和入库数量里同时扣除。 合理损耗(15%)的商品,成本会被分摊到剩余合格商品里,数量要扣除,成本不扣除。 无法查明原因的短缺(10%)属于非正常损失,这部分商品既没进入库存,成本也不能计入存货,所以入账数量要减去这10%的数量,成本也要减去对应的金额。 入库数量 = 100千克 × (1 - 25%) = 75千克 入账成本 = 100万元 × (1 - 10%) = 90万元 单位成本 = 90万元 ÷ 75千克 = 1.2万元/千克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25 13:42 26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A选项不明白 选项 A 错误的核心原因是忽略了 “18 周岁以下” 包含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的特殊情形,具体拆解如下: 先明确民法典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基本规定:8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原则上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存在法定例外情形: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若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比如独立工作赚钱养活自己,经济上独立),则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选项 A 的表述是 “8 周岁以上,18 周岁以下的公民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用 “都是” 涵盖了所有情形,没有排除上述 “16-18 周岁有独立劳动收入” 的例外情况,因此表述不严谨、错误。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5 21:46 24次浏览 精华 借:银行存款 15 无形资产摊销 15 无形资产减值 4 资产储值损益 (6.9) 贷:无形资产 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0.9 老师这个为什么净损益是6呀 难道不管这个增值税吗 增值税是 “价外税”,你收到的 15 万元是不含税收入,0.9 万元增值税是替税务局收的,最终要交给税务局,所以这部分钱不属于企业的损益,只影响 “应交税费” 科目,不影响净损益。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6 11:35 37次浏览 精华 这个还是要打印成册,保存30年。 根据最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仅以电子形式保存会计档案,不再强制要求打印装订成册。 条件: 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 具有完善的防篡改机制 建立电子档案备份制度 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输出电子资料 因此,题目中的“还必须定期打印”说法是错误的。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电子形式本身就是合法的保存方式。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26 17:26 24次浏览 精华 资费成的费,是不是损益类,是不是财务费用借增贷减 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其记账规则是借增贷减: 发生利息支出、手续费等财务费用时,借记 “财务费用”; 取得利息收入等冲减财务费用时,贷记 “财务费用”。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4 13:16 82次浏览 精华 本来就是少了8.9,只是记错了,用9.8减去8.9,不是还多了0.9吗? 同学,早上好~ 提取现金这个业务,正确的记账应该是银行存款减少8.9万元(因为从银行取了8.9万现金,银行存款就少了这么多)。 但会计人员错误地记成了减少9.8万元(相当于把银行存款多减了 9.8 - 8.9 = 0.9 万元)。 那站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角度,原本余额是300万,因为错误记账,多减了0.9万,所以得把这多减的0.9万“加回来”,这样才能还原到正确的余额变化上~ 简单说就是:错误记账导致银行存款日记账少计了0.9万,所以要调增0.9万~ 这样是不是就清楚啦~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25 08:44 74次浏览 精华 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什么要×2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其核心是折旧率为 “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 2 倍”,以此实现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的加速折旧效果。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 = 1 / 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 = 2 / 预计使用年限,这就是 “×2” 的由来。以例题为例,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为 1/5 = 20%,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则为 20%×2 = 40%,因此第一年折旧额 = 期初账面净值(50 万)×40% = 50×2/5 = 20 万,这就解释了公式中 “×2” 的逻辑。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4 19:22 34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