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09-10 11:46:21156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如果不给补价,请问这题题目最后只说换入资产可以可靠计量,没说换出资产可不可靠?那这题是按换出资产为基础倒挤换入,还是换入资产为基础到挤换出呢? 您的理解是正确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就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一优先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专业指导-大海老师 2025-10-22 14:04 24次浏览 老师,4后半句怎么理解? 假设公司股东A放弃了自己的优先认缴权,他所放弃的那部分增资份额,不会自动、当然地被其他股东(如股东B、C)优先认缴。也就是说,其他股东不能直接捡漏式地优先认缴这部分份额,公司可以将这部分份额面向外部投资者或通过其他规则来安排认缴,以此保障公司增资的灵活性,避免因个别股东放弃权利而强制绑定其他股东的认缴义务。 专业指导-韩韩老师 2025-10-22 14:02 18次浏览 老师,销售增长率不是实际增长率吗? 你好同学! ​​题目中提到的销售增长率(12.5%和20%)都不是指公司过去已经发生的“实际增长率”,而是基于特定假设和财务政策下,对未来增长的“预测值”或“理论上限值” 12.5% - 内含增长率​​:这是指在​​不进行外部融资​​(既不发行新股也不增加负债),完全依靠内部留存收益来支撑的最大销售增长率。它是一个“自我维持”的增长速度。 ​​20% - 可持续增长率​​:这是指在​​维持当前资本结构(即净财务杠杆/净经营资产权益乘数不变)​​ 的前提下,公司可以利用内部留存收益和​​额外增加的外部债务​​来支撑的最大销售增长率。它代表了在保持财务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公司可能达到的理想增长水平。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22 14:02 19次浏览 是这样的吗老师,还是分错了 奇兵1上的名师点睛供同学参考理解: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0-22 14:01 22次浏览 老师,是不是期权的价格是一种对未来的估计, 对的哟,同学这么理解是可以的;只不过这种估计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的哟 专业指导-奇奇老师 2025-10-22 14:00 24次浏览 实行政府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2023年员工个人垫付商家600元家具费,并按流程在单位报销对私600元到自己账户,该家具已验收入账。2025年商家要求对公转账不接受对私转账,按这种情况应该是商家需退回员工600元,员工需退回单位600元,最后由单位付600元给商家。 请问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直接借:银行存款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相当于收员工返还600,付商家600,不涉及跨年调账? 你好同学! 同学此处的分录过于简化了 1、员工将600元退回单位​ 借:银行存款 600 贷:其他应付款—XX员工 600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600 贷:事业支出 600 2、单位对公支付600元给商家​ 借:其他应付款—XX员工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借:事业支出 6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600 主要的分录并不直接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是因为在政府会计中,2023年报销时费用已经列支,资产也已入账,本次调整的是​​支付对象和方式​​,并不改变费用和资产的实质。因此,通常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跨年损益调整。账务处理的重点是清晰反映2025年当下的资金流动和债权债务关系变化。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22 14:00 24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您好,关于烟叶税这个地方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比如说直接支付给烟叶销售者价款600万元,这个600万算缴纳的烟叶税的时候就是乘1.1再乘0.2,为什么不需要价税分离?谢谢老师 纳税人收购烟叶实际支付的价款总额包括纳税人支付给烟叶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的烟叶收购价款和价外补贴。它并没有说不含税价款,所以给多少纳入多少,不需要价税分离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15 23:01 19次浏览 精华 不懂这道题在说什么 能举个例子吗 和课上讲的联系不起来 你好同学! 你可以把“一揽子交易”想象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计划​​。比如,你计划分三次(比如今天、下周、下个月)卖掉你持有的一家公司60%的股份,从而完全退出。这三次出售是紧密关联、一步接一步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卖掉公司”的大目标。在会计上,我们就把这连续几次的出售看作​​一项大交易​​。 举个例子比如: 第一次交易​​:出售20%的股权,收到价款150万。出售后,持股比例变为60%(80% - 20%),但仍保持控制权。 ​​第二次交易​​:出售20%的股权,收到价款160万。出售后,持股比例变为40%(60% - 20%),此时​​丧失控制权​​。 ​​第三次交易​​:出售剩余40%的股权,收到价款320万。 第一次交易​​:假设这20%股权的账面价值是100万,卖了150万,赚了50万。这50万利润​​不能​​在当期确认,要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第二次交易​​:卖 again 20%股权,假设账面价值100万,卖了160万,赚了60万。同时,因为这次交易后持股降到40%,失去了控制权。这时,要把第一次交易放在“仓库”里的50万和本次交易的60万,​​一共110万​​,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因为这正是“一揽子交易”的核心定义。 ​​B选项​​:在丧失控制权​​之前​​(也就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易),卖股的钱和对应账面价值的差额,​​不能​​算作当期利润,要先放进一个叫“​​其他综合收益​​”的“临时仓库”里。 ​​C选项​​:等到​​丧失控制权的那一刻​​(第二次交易完成时),再把“临时仓库”(其他综合收益)里攒的钱,一次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也就是利润表)。 D选项的说法是​​:在合并报表里,每次交易时,卖价和对应净资产份额的差额,都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个别报表的逻辑类似,在丧失控制权​​之前​​,这个差额也应该先放进“​​其他综合收益​​”这个临时仓库,​​等到丧失控制权时再一并转入当期损益​​。因此错误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15 17:34 71次浏览 精华 老师cu为什么不是61.28-执行价格? 在期权定价里,Cu(上行时的期权价值)不是简单用“标的资产上行价格 - 执行价格”,因为期权价值还和后续的期权状态有关。 所以Cu要考虑后续价格变化带来的期权价值,得通过定价模型(比如二叉树定价)计算,而不是直接“61.28 -执行价格”。 专业指导-帆帆老师 2025-10-15 17:35 26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30%是指什么,有什么依据? 捐赠的扣除限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的30%哟 专业指导-奇奇老师 2025-10-15 11:22 15次浏览 精华 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要调增吗,后面在慢慢调减 1、税法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本题中合同约定“两年后到期时一次收取利息”,因此2023年税法上不确认利息收入,但企业当年已将40万元利息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对应选项A正确,B错误; 2、税法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商标使用权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同时,会计上应分期确认收入; 税法上: 合同约定“每两年收费一次”,2023年收取120万元,因此税法确认收入120万元; ​ 会计上: 已将60万元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分期确认,4年共240万,每年确认60万); 会计收入<税法收入,所以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120-60),对应选项C正确,D错误;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4:30 65次浏览 精华 老师,这个(1)为什么会被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他没说出售啊,没看懂 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兜底项目,在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金融资产分类时,通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本题中,优先级A类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量取决于“基础资产(股权投资和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且按“优先级顺序偿付”; 如果基础资产现金流量不足,优先级A类的本金或收益可能无法足额收回。这意味着其合同现金流量不是基于“本金+利息”的固定借贷安排,不满足“仅为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这一条件; 故不满足第一类和第二类,则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希望可以帮到您呢,祝考试顺利通过! 专业指导-兰兰老师 2025-10-12 11:54 39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